绝境久蒙蔽,芟萝方迨兹。
樵苏尚未及,冠冕谁能知。
缘崖开径小,架木度空危。
水激千雷发,珠联万贯垂。
阴晴状非一,昏旦势多奇。
井识轩辕迹,坛馀汉武基。
猿声响深洞,岩影倒澄池。
想像虬龙去,依稀羽客随。
玩奇目岂倦,寻异神忘疲。
干云松作盖,积翠薜成帷。
含意攀丹桂,凝情顾紫芝。
芸香蔼芳气,冰镜彻圆规。
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阙期。
徵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注释】

绝境:极边远之处。芟(shān)萝:清除草木,喻扫除尘俗。迨兹:至此,到此时。樵苏:打柴、汲水。冠冕:古代指做官的帽子和衣服。缘崖开径:沿山壁开辟小道。架木度空危:架设木头渡过险处。水激千雷发:瀑布声如千雷轰鸣。万贯垂:无数珍珠垂下。阴晴状非一:天气的变化不是单一的。昏旦势多奇:早晚的景色变化很多奇特。轩辕迹:黄帝的足迹。汉武基:汉武帝的陵墓。猿声:山中野兽的声音。岩影:岩石的影子。虬龙:传说中的龙。羽客:道士。玩奇:观赏奇异之物。干云松作盖:高耸入天的松树好似为仙人盖顶。积翠薜成帷:青翠的山色如同绿色的帐幕一般。含意:含有的意思。攀丹桂:攀折桂花。凝情:凝视。紫芝:灵芝,传说中的仙草。芸香蔼芳气:芸香弥漫着芬芳的香气。冰镜彻圆规:像冰一样的镜子清澈得可以看见太阳和月亮的形状。胥念沧波远:想到沧江的波涛那么遥远。魏阙:皇宫的门楼,借指朝廷或官场。徵黄:征召贤士。应计日:应当计算好日期。莫鄙北山移:不要轻视隐居在北山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诗人以清峻的语言描绘了仙岩四瀑的自然风光,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仙岩四瀑布”一句点明题旨,说明这是写景之作。“即事”,是说即目所见,眼前所感。“七兄”、“李侍郎”等,都是包公之侄包十七郎、吏部尚书李侍郎、婺州赵中丞、处州齐谏议、明州李九郎等人的字号,他们都是诗人的朋友,也是当时名重一时的人物,因此诗中对他们都有称誉之词。“七兄”,即李侍郎,见《全唐诗·卷二八六·送包十七赴越中》。“十四韵”,即《题李侍郎新居》诗。

首联两句说:“绝地久蒙蔽,芟萝方迨兹。”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后汉书·循吏传》:“太丘长原涉,字叔元,清修疾奸。……时有盗发民冢者,涉收捕,问群盗曰:‘苟发冢,谁使之?’皆叩头服罪。”意思是说,这地方很久以来都被人们遗忘了,现在才被清除而使此地得以开发利用。这里用“芟萝”一词,表示清除杂草,开拓山林之意。

颔联两句说:“樵苏尚未及,冠冕谁能知。”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仙岩四瀑之美,只有隐逸之人才能赏识其美。“樵苏”,指砍柴打柴的人;“冠冕”,指当官之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砍柴打柴的人还来不及砍柴打柴,那些当官的人又怎么会懂得欣赏这种山水之美呢?这里运用反问手法,把隐居之人比作了隐逸之人,既表现了诗人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也表现出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

颈联两句说:“缘崖开径小,架木度空危。”“缘崖”是沿着山崖开凿的小径;“度空危”是过险渡危桥的意思。这两句写山路的险恶,但更写出了仙岩四瀑的神奇秀丽。“水激千雷发,珠联万贯垂”,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仙岩四瀑的壮丽景观,把瀑布比作千雷轰鸣,把泉水比作万串珠子,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也说明了仙岩四瀑之水之源远流长,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尾联两句说:“阴晴状非一,昏旦势多奇。”“阴晴”是指天气的变化,“昏旦”是指白天黑夜。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仙岩四瀑的景色变化无穷,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各有各的妙处,各具特色。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仙岩四瀑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