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
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注释】

1.南蛮:古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通称。

2.五章:即《哀江头》诗,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共五首,这里指其中的一首。

3.过大渡河:即渡过大渡河。大渡河,在今四川省西部,是金沙江的支流。

4.使:使者。

5.许之:答应。

6.泣:流泪。

7.望乡国:遥望家乡。国,指故乡。

8.南去:向南迁移。

9.应无水北流:应没有水流向北流。比喻蜀人被迫迁往南方。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杜甫流寓梓州时的作品。当时,唐朝与南诏(今云南省大理一带)的战争尚未结束。杜甫在这首诗里,既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开头二句“哀蜀人为南蛮虏,五章过大渡河”。前句是说,被南蛮掳去的蜀人很多,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他们的哀伤。后句说他们要渡过大渡河,但大渡河边却有愁绪。这两句一反常情,突出了蜀人在渡口时的凄惨景象,表现了他们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三、四句:“汉人将渡尽回头。此中剩寄思乡泪。”意思是说,那些将要渡过大渡河的人都要回头看一眼,而留在大渡河边的只有为思念故乡而落泪的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渡河边的哀怨之情,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蜀人们的痛苦和悲哀。

最后二句:“南去应无水北流。”意思是说,蜀人被迫向南迁移,他们的眼泪应该不会像水一样向北方流去。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于战争的无奈和悲哀。

全诗通过对大渡河边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蜀人的悲苦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