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下相逢便别离,蝉鸣关路使回时。
过淮渐有悬帆兴,到越应将坠叶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驿西寒渡落潮迟。
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谒荒郊大禹祠。

【诗句】

原下相逢便别离,蝉鸣关路使回时。

过淮渐有悬帆兴,到越应将坠叶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驿西寒渡落潮迟。

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谒荒郊大禹祠。

【译文】
在原野下与你相遇就立刻分离,蝉鸣声使得你返回的行程变得迟缓。
过了淮河逐渐有乘船远行的意愿,到了越地应当将凋零的树叶视为归期。
山上的菊花在秋天已经盛开,驿站西面寒冷渡口落下的潮水也显得有些迟缓。
我曾经多次跟随军队行进,这一次是要去拜访荒凉的郊外大禹祠。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周判官元范赴越的诗。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一幅离别友人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原下相逢便别离”,首句点明地点,即在原野下与友人相会后即刻就要分别。这种离别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因为在原野下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缘分,而离别则意味着这份缘分即将结束。
“蝉鸣关路使回时”,次句通过描写蝉鸣声以及关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蝉鸣声代表着夏天的到来,关路则代表着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这两句合起来,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过淮渐有悬帆兴”,第三句通过描写过淮后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过淮意味着进入了新的地域,而挂帆则是出行的标志。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悬帆”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开始。
“到越应将坠叶期”,第四句通过描写抵达越地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坠叶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而秋天又是离别的季节。这句诗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之情。
“城上秋山生菊早”,第五句通过描写城上的秋山和城中的菊花,展现了越地的美景。这里的“秋山”和“菊花”都是秋天的象征,而“生”则强调了这些景色的生机与活力。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越地的美丽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驿西寒渡落潮迟”,第六句通过描写驿西的寒渡和落潮,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寒渡和落潮都是旅途中常见的景象,而这里却显得格外凄凉。这句诗既展示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已曾几遍随旌旆”,第七句通过回忆过去的陪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里的“旌旆”是指旗帜,象征着军队或官员。诗人提到自己曾多次跟随旌旆行动,这意味着他曾经多次陪同友人出征或执行任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信任与依赖。
“去谒荒郊大禹祠”,第八句通过描写前往大禹祠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祝福。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他治理洪水的故事广为人知。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德的认可,也表达了他对其未来的祝愿。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一幅离别友人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