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前终日见,十旬假满拟秋寻。
中峰绝顶非无路,北阙除书阻入林。
朝谒此时闲野屐,宿斋何处止鸣砧?
省中石镫陪随步,唯赏烟霞不厌深。
【注释】
贺庞少尹:诗人的朋友贺庞。除太常少卿:担任太常寺少卿之官。太白山: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东南。终日见:整日看见。十旬假满:十天的假期已满。拟秋寻:准备在秋季去游览。中峰:指太白山的主峰,又名太乙山。绝顶:山顶。北阙:北门。除书:任命文书。入林:进山。朝谒:早晨去谒见皇帝。闲野屐:穿得松散而舒适的鞋子,以表示悠闲自在之情。宿斋:住斋房。何处止鸣砧(zhīn砧):在哪里能听到捣衣声?砧,古乐器名。省中:指朝廷内。石镫(dēn蹬):石制的踏板,供人坐卧时脚踏之用。陪随步:陪伴步行。唯赏烟霞:只欣赏烟雾和山色。不厌深:不嫌山高。
【赏析】
《赠别》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写于天宝五年(746),李白在长安与友人相别,赋《赠汪伦》后,又为友人饯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两句说,朋友从家乡来长安做官,自己则在长安作客,天天可以见到太白山的景色。“终日见”,即天天看到的意思。“十旬”指十天,意谓十日的假期已满,打算在秋天去游览。这里既表明友人来京时间不长,也说明自己的离京原因;既表达了对友人远来的欢迎和喜悦之情,也透露出因长期远离故土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情态。
颔联两句说,登上太白山主峰,登至山顶也并非没有路可走;但因为要向朝廷上表请辞,就不能再登山观景了。“中峰”指太白山的主峰太乙山,“北阙”指京城长安北门,“除书”指由朝廷下达给官员的任免文书。这两句写友人在长安任太常少卿,李白虽想登临太白山观赏风景、排遣离愁,但又不能如愿,原因是他正在等待朝廷的任命文书。这就写出了李白与友人分别的原因。
颈联两句说,清晨到朝廷去参拜,当时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以顺便游山玩水;而夜宿斋舍,只能听到屋外传来的捣衣声。“朝谒”两句点明时间,交代了李白与友人相别的具体时间。“闲野屐”句写友人闲居无事,穿得松散而舒适的木鞋,可以随意游玩;而李白却要住斋房,住斋房的地方往往只有敲钟击磬的声音才能听见,因而感到十分寂寞。这是写友人闲适自得,而李白则不得自由的心情。
末联两句说,朝廷内还有石制的踏板可以乘凉休息,还可以陪着朋友一同漫步;只是欣赏那烟雾弥漫、山峰苍翠的美景还嫌不够。“省中”指朝廷内或官府之内,“石镫”指石制的踏脚板。末联写李白离开朝廷时的情景。“唯赏烟霞不厌深”一句是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既赞美了太白山的烟霞之美;又表达了自己欲隐退山林的愿望。
却写得含蓄婉转,语浅情深,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