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题材、手法、语言、结构等角度思考。此首诗前两句是说旃檀刻像如今还很少,白石镌经古时也未曾,后两句是说回到寺院去再去寻找翻译的佛经,前面山上应该遇到雁门寺僧,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但字里行间透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感人肺腑。
【答案】
译文:
旃檀雕刻的佛像如今还很少,白石刻成的佛经过去从来没有。
回到寺院去再去寻找翻译的佛经,前面山上应该会遇到雁门寺僧。
赏析:
此诗为送别诗。诗人以送别之情,写对友人归途的叮咛。
第一句中的“旃檀”,即檀香木,是一种贵重木材。第二句中的“白石”,指白色的石头,这里用来比喻佛石。“今犹少”三字写出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之小;“古未曾”三字写出了佛教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传播的历程之短。这两句话既写出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传播的担忧。
第三句中的“翻译”二字,既指佛教经典,又含有僧人之意。“更寻翻译寺”三字,写出了僧人归途的目的。“翻译”二字,既是实指,又是虚指,既指佛教经典翻译,又指僧人归途的目的。“前山”二句,写出了友人归途中可能遇到的寺院。“雁门僧”三字,既指出了寺院的名字,又有暗指僧人归途目的的意思。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但却字里行间透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