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审题,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入译文”,注意要逐句对应;然后要注意翻译诗句时,一定要准确,不能遗漏重要词,还要注意句子的语序和逻辑问题。另外,赏析诗句时一定要紧扣诗句本身,切忌脱离诗句而发空论。
“汾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意思是:汾河两岸景物如同故乡一样,但山河异路。
赏析:首联点明诗题中的“游”字。“云物如故乡”是实写,“山川知异路”则虚写,以“知异路”暗寓思归。
颔联“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意思是:多年来漂泊在外的游子啊,马鞭一挥,春光已逝。
赏析:这两句是说作者多年在外奔波,年华易逝,时光不待,所以想要归去。
颈联“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意思是:在花下举杯畅饮,落日余晖映照在水边的树上。
赏析:这是写诗人饮酒作乐的情景。
末联“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意思是:不必等到乐队演奏结束,我就骑马扬鞭而去,因为春天已经结束了。
赏析:尾联是全诗点睛之笔,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流逝的惋惜之情,也表现了他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无奈之感。
【答案】
汾阳(今山西临汾一带),是晋南重镇。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汾州游览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慨。
首联写景。诗人从眼前所见出发,由近及远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首句用拟人化的写法,将“云”、“物”、“故乡”联系起来,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故乡的景色。第二句以“知”领起,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抒情。诗人把“云物”与“故乡”对比,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山川知异路”暗寓思归。
颈联写景。“一樽花下”,是说在花影下畅饮美酒,“残日水西树”是说夕阳已斜,映照在水边的树上。
末联抒情。诗人以“不待管弦终”一句,表达自己对美好春天流逝的遗憾,以“摇鞭背花去”一句,表达自己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