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才子旧交知,别后干戈积咏思。
百战市朝千里梦,三年风月几篇诗。
山高雁断音书绝,谷背莺寒变化迟。
会待路宁归得去,酒楼渔浦重相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理解诗句的大意。“洛阳才子旧交知”,洛阳才子指诗人自己,旧交是指崔鲁范。“别后干戈积咏思”,指自从分别之后,诗人和崔鲁范之间就充满了思念之情。“百战市朝千里梦,三年风月几篇诗”,诗人在长安十年来一直过着百战百败的生活,他日夜思念家乡,渴望早日回到家乡去。“山高雁断音书绝,谷背莺寒变化迟”。诗人寄出了信,却得不到回信,只能看到山高雁断,听得到莺声哀怨。“会待路宁归得去,酒楼渔浦重相期”。诗人希望能等待战争结束的时候,才能回去和崔鲁范重逢。
【答案】
译文:
我和你都是洛阳城里的才子,我们曾经有过很深的交情。自从你走后,我们就没有见面,而你却一直在思念着我。我在长安十年来一直过着百战百败的生活,我日夜思念家乡,渴望早日回到家乡去。我寄出了信,却得不到回信,只能看到山高雁断,听得到莺声哀怨。我希望你能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才能回去和崔鲁范重逢。
赏析:
《寄进士崔鲁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马。崔鲁范也因事贬到江州。白居易十分怀念这位老友。这首诗就是写给崔鲁范的。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坎坷的感慨。
首联“洛阳才子旧交知”点明与崔鲁范的交往。洛阳是唐代的文化名都,也是文人荟萃之地,这里聚集了大批文人墨客,白居易与崔鲁范的交往也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开始并发展起来的。“别后干戈积咏思”表达了两人分离后彼此思念之深。“干戈”指战争。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乱频繁使人们不得安宁,因而人们只能通过吟诗作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颔联“百战市朝千里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和无奈。“百战”既指战争,又暗喻仕途的波折;“市朝”代指长安;“千里梦”指远离家乡。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颈联“山高雁断音书绝,谷背莺寒变化迟”则描绘出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山高雁断”比喻音书断绝,“谷背莺寒”描写了莺鸟的啼叫声,但声音听起来却有些凄凉。这里的“变化迟”,既形容了自然界的萧条景象,也暗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尾联“会待路宁归得去,酒楼渔浦重相期”表达了作者期盼天下太平、国家安定,并希望与崔鲁范早日重逢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沉郁悲壮、语言简练、意境幽深。白居易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又能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