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
多年既罢汲,无禽乃遂空。
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注释关键词并赏析。首先要注意把握全诗的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分析每句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还要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中。本题属于综合题,要答出诗句的意思,并结合全诗进行赏析。注意不要遗漏关键信息。
【答案】
①严君平: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今浙江绍兴),少学黄老之术,后归隐不仕,与世隔绝,躬耕于富春江畔(今浙江桐庐富阳一带)。②高尚:指隐居生活高洁。③“远蹈古人风”:指严光效仿古代圣贤的志向。④“卖卜成都市”:指严光在成都以占卜为业而终其生。⑤“寒泉久不通”:指古井因年久失修,已无人汲水。⑥“多年既罢汲”:指多年的井水已经枯竭,再也没人来打水。⑦“无禽乃遂空”:没有鸟雀来栖息了,井也成了空空的废井。⑧“如何属秋气”,指秋天到来,天气变冷,鸟儿都飞走了。⑨“唯见落双桐”:只见两棵梧桐树落叶纷纷地飘落了下来。⑩“落双桐”:指梧桐叶落下。“梧桐”代指严光。
译文:
严光是高尚的人物,他追随先贤的志向而隐居。
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他的名号流芳千古。
旧日的井早已成为废井,寒泉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汲取。
多年的井水已经枯竭,再也没人来打水。
如今已是深秋时节,连鸟儿也没有来栖息。
只能见到梧桐叶随风飘落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借严光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两句,写严光隐居的地点和原因。严光原籍会稽,后到富春江畔躬耕。这里,诗人通过“严君平”、“古井”这两个关键词,点明了严光的出处和居所。严光曾与友人一起泛舟富春江上,吟咏《登大雷岸》一诗,其中“鹰击东流水,鱼吞西石山”,就暗示了他与大自然亲密相处、与世无争的情怀。“卖卜成都市”,表明他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隐居的环境——四川的成都,而且选择了以占卜为生的行当,这既是他生活来源的保障,也是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流名大汉中”,进一步表明他名声远扬,不仅在家乡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上层也享有很高的地位。
颔联两句,写严光隐居后的生活情况。“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用“旧井”二字,既写出了井的年代久远,又暗含了时间的沧桑;用“寒泉”二字,不仅写出泉水的冰冷,更表现了严光隐居生活清贫、清苦的一面。“多年既罢汲,无禽乃遂空”中的“无禽”,即没有鸟雀来栖息,“遂空”就是变得空虚,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他的贫困生活,也写出了他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心态。
颈联两句,写严光的生活环境。“如何属秋气”,用反问的方式写出了严光面对秋气的变化,内心无法接受的无奈;“唯见落双桐”,则写出了严光所见所闻的一切景象。这里的“秋风”、“落桐”,不仅写出了季节的特征,而且写出了环境的氛围,从而烘托出严光孤独寂寞、无所适从的心情。
尾联两句,写严光的内心世界。“如何属秋气”,表明了严光面对秋气变化时内心的无奈;“唯见落双桐”,则写出了严光看到落叶纷飞时心中的感受。这里的“如何”,不仅表现了严光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而且表现了严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以严光的典故作比,通过对严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