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
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译文】
在冶山二十景中,鱼鳞池枯水已涸,广之使水得以涵泳。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注释】
- 鱼鳞息:比喻水枯。鱼鳞,鱼的鳞片;息,停止。
- 池:指鱼鳞池。
- 广之:指治理。
- 使:让。
- 涵泳:使……得到浸润、滋润。
- 疏凿:疏通和凿开。
- 蒙泉:蒙山泉水。
- 澄明:清澈明净。
- 睹:看到。
- 明镜:明亮的镜子。
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
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译文】
在冶山二十景中,鱼鳞池枯水已涸,广之使水得以涵泳。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注释】
迥拔凌霄汉出自《句》,迥拔凌霄汉的作者是:裴次元。 迥拔凌霄汉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迥拔凌霄汉的释义是:迥拔凌霄汉:指高耸直立,直冲云霄。 迥拔凌霄汉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迥拔凌霄汉的拼音读音是:jiǒng bá líng xiāo hàn。 迥拔凌霄汉是《句》的第2句。 迥拔凌霄汉的上半句是:积高依郡城。 迥拔凌霄汉的全句是:积高依郡城,迥拔凌霄汉。
积高依郡城出自《句》,积高依郡城的作者是:裴次元。 积高依郡城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积高依郡城的释义是:积高依郡城:指山峰高耸,倚靠在郡城(指某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附近。 积高依郡城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积高依郡城的拼音读音是:jī gāo yī jùn chéng。 积高依郡城是《句》的第1句。 积高依郡城的下半句是:迥拔凌霄汉。 积高依郡城的全句是:积高依郡城
寒林自比松出自《律中应钟》,寒林自比松的作者是:裴次元。 寒林自比松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寒林自比松的释义是:寒林自比松:诗人以寒林中的松树自比,表达自己高洁、坚韧的品质,即使在严寒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坚强不屈。 寒林自比松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寒林自比松的拼音读音是:hán lín zì bǐ sōng。 寒林自比松是《律中应钟》的第12句。 寒林自比松的上半句是:
愿托无凋性出自《律中应钟》,愿托无凋性的作者是:裴次元。 愿托无凋性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愿托无凋性的释义是:愿托无凋性:希望寄托于永恒不变的品质或事物。 愿托无凋性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愿托无凋性的拼音读音是:yuàn tuō wú diāo xìng。 愿托无凋性是《律中应钟》的第11句。 愿托无凋性的上半句是:迎气北来浓。 愿托无凋性的下半句是:寒林自比松。
迎气北来浓出自《律中应钟》,迎气北来浓的作者是:裴次元。 迎气北来浓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迎气北来浓的释义是:迎气北来浓:迎接冬季的暖气,气候变得浓郁、温暖。 迎气北来浓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迎气北来浓的拼音读音是:yíng qì běi lái nóng。 迎气北来浓是《律中应钟》的第10句。 迎气北来浓的上半句是: 望鸿南去绝。 迎气北来浓的下半句是:
望鸿南去绝出自《律中应钟》,望鸿南去绝的作者是:裴次元。 望鸿南去绝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望鸿南去绝的释义是:望鸿南去绝:望着鸿雁向南飞去直至消失。这里的“鸿”指鸿雁,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而“绝”则表示消失、不再出现。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望鸿南去绝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望鸿南去绝的拼音读音是:wàng hóng nán qù
轻冰敛水容出自《律中应钟》,轻冰敛水容的作者是:裴次元。 轻冰敛水容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轻冰敛水容的释义是:轻冰敛水容:形容水面平静如冰,倒映着周围的景色。 轻冰敛水容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轻冰敛水容的拼音读音是:qīng bīng liǎn shuǐ róng。 轻冰敛水容是《律中应钟》的第8句。 轻冰敛水容的上半句是: 密叶翻霜彩。 轻冰敛水容的下半句是:
密叶翻霜彩出自《律中应钟》,密叶翻霜彩的作者是:裴次元。 密叶翻霜彩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密叶翻霜彩的释义是:密叶翻霜彩,意为树叶在霜色映衬下,呈现出一种犹如霜冻般晶莹剔透的色彩。 密叶翻霜彩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密叶翻霜彩的拼音读音是:mì yè fān shuāng cǎi。 密叶翻霜彩是《律中应钟》的第7句。 密叶翻霜彩的上半句是:羽调入金钟。
羽调入金钟出自《律中应钟》,羽调入金钟的作者是:裴次元。 羽调入金钟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羽调入金钟的释义是:羽调入金钟:指羽毛轻盈的声音落在金钟上,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羽调入金钟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羽调入金钟的拼音读音是:yǔ diào rù jīn zhōng。 羽调入金钟是《律中应钟》的第6句。 羽调入金钟的上半句是: 商声辞玉笛。 羽调入金钟的下半句是:
商声辞玉笛出自《律中应钟》,商声辞玉笛的作者是:裴次元。 商声辞玉笛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商声辞玉笛的释义是:商声辞玉笛:用玉制的笛子吹奏商音,表达离别的哀愁。 商声辞玉笛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风格是:诗。 商声辞玉笛的拼音读音是:shāng shēng cí yù dí。 商声辞玉笛是《律中应钟》的第5句。 商声辞玉笛的上半句是:秦正节已逢。 商声辞玉笛的下半句是:羽调入金钟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 注释:巫山的南面,香溪的北面,是明妃和神女曾经来过的地方。 神女归巫峡,明妃入汉宫。 注释:神女回到了巫峡,明妃进入了汉宫。 捣衣馀石在,荐枕旧室空。 注释:捣衣的石头还在,但是曾经被用来垫枕头的房间已经空了。 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注释:有时有雨会经过这里,但溪水却不知道哪天才能流到尽头。 至今词赋里,凄怆写遗风。 注释:直到现在
【注释】 ①山行:在山路上行走。见鹊巢:看到鹊鸟的窝。(②“性”同“生”,指鹊雀的本性。③更:更加,更甚。④西山:指终南山。⑤清泉:清澈的泉水。⑥夜近明月宿:夜晚靠近明亮的月光住宿。⑦五陵子:指那些游手好闲的人。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只鸟儿在西山上筑巢,并避开网罗、免受倾覆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经埋轮地 汉家张御史,晋国绿珠楼。 时代邈已远,共谢洛阳秋。 注释:汉代的御史,是负责监察的官;晋代的绿珠楼,是著名的妓院。时代已经久远,我们共同告别了秋天。 洛阳大道边,旧地尚依然。 下马独太息,扰扰城市喧。 时人欣绿珠,诗满金谷园。 千载埋轮地,无人兴一言。 注释:在洛阳的大道上,那些曾经的地方依旧如此。我下车独自叹息,喧闹的城市中人来人往。人们喜欢谈论绿珠的事情,她的故事充满了诗歌和故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皇家气派与壮丽景象。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 1.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炉香 - 南至: 指的是皇帝南巡。 - 日隔: 指在皇宫中隔着帘子观望外面的太阳。 - 望含元殿: 指的是站在宫殿内眺望远处的含元殿(即太和殿)。 - 炉香: 指皇宫中的香炉中点燃的香料之烟。 - 注释: 描述了皇帝南游时的壮观场面
律中应钟 律:音乐的规律,这里指音律。应钟:古代十二律吕之一,代表冬日的钟声。 律穷方数寸,室暗在三重。 音律到了尽头,只有尺把长;室内一片昏暗,仿佛有三重天。 伶管灰先动,秦正节已逢。 伶官的铜管乐器里的灰尘已经落定,秦始皇正逢其时。 商声辞玉笛,羽调入金钟。 商音声如玉笛声,而羽音则如同敲击金钟的声音。 密叶翻霜彩,轻冰敛水容。 密集的树叶翻转着像霜花一样的色彩,轻轻的冰花收敛了水面的容貌。
题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译文: 文翁石室有着庄严的仪形,千年的岁月中它传递着无尽的德行。 古老的柏树仍然保持着翠绿的生机,岷山依然笼罩着过去的青山。 人们心中不愿放弃那膻臭的蚁类,学子们依旧聚集在萤火下勤奋学习。 更感叹沱江河水无尽流淌,只愿流向浩瀚的海洋。 注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