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题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译文:
文翁石室有着庄严的仪形,千年的岁月中它传递着无尽的德行。
古老的柏树仍然保持着翠绿的生机,岷山依然笼罩着过去的青山。
人们心中不愿放弃那膻臭的蚁类,学子们依旧聚集在萤火下勤奋学习。
更感叹沱江河水无尽流淌,只愿流向浩瀚的海洋。
注释:
- 仪形:指文翁石室庄重、威严的样子。
- 庠序:古代学校的名称,泛指教育机构。
- 德馨:德行芬芳,形容品德高尚。
- 古柏:古老的柏树,常青不衰,象征着坚韧和长寿。
- 膻蚁:膻臭味的蚂蚁,比喻不好的东西或人。
- 弟子:学生,这里指学者或学生。
- 聚萤:指夜晚聚集在一起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 沱江: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位于四川省东部。
- 沧溟:沧海,大海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翁石室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文翁石室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教育和道德风尚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
首两句“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描绘了文翁石室的庄严与威严,以及它所承载的千年德行。诗人用“仪形”来形容石室的庄严,用“德馨”来表达它的高尚品德。这里的“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学校或教育场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教育和道德传承的重视。
第三句“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则是对古柏的赞美,它象征着坚韧和长寿,也代表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比新旧,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接下来两句“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则是对人的心态和行为的反思。诗人认为,尽管社会上仍有不良风气存在,但人们并未完全抛弃美德,学生们仍然在努力学习,追求知识。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则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人感叹沱江之水的无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能够像沱江一样,不断向前,追求更高的目标。这里的“沧溟”指的是广阔的大海,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文翁石室的描写和对其价值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道德的尊崇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它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