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
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
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
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
【注释】
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万物都有形有影,无法逃脱阳光的照射。
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开始时随着月光的消逝而消失,又跟着晨光的升起而显现。
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弯曲的和直线的,不互相隐瞒;粗大的和细小的,必定显露出来。
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就像公正无私的世人,洞察事理,分辨是非。
【赏析】
《咏影》一诗是诗人观物抒情之作。首联写月映水中之影。月影虽与水波同浮,但月影终随月落水涸而消失,而水波仍随水流永存。“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两句即由此而来,说明月影终将消失,但月本身不会消失,其光明始终不渝。颔联写太阳映于池中之影。太阳虽然在夜晚也会出现,但日落后,池水便随之暗沉。“又逐晓光生”句即此而来。颈联写月亮映在水中、水中倒映于空中之影。月亮虽然在水中,但当它被云遮住时,水中就看不到它的倒影了。而月亮在云层之外,则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影子与月亮的形状相同。“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即从此而来。“曲”指月亮弯曲的部分,“直”指月亮平直的部分,“洪”指月亮巨大而明亮部分,“纤”指月亮细小而微暗的部分。无论月亮多么曲折,多么高大或矮小,多么明亮或暗淡,总能够从水面上显现出来。尾联写太阳映于天空之中之影。太阳虽然在夜晚出现,但在白天也可以看见它的影子。太阳的影子总是和太阳同时出现的,因此,它总是能够被人们所看见。最后两句“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即从此而来。“至公”,指最公正的官员。“洞鉴”,指能透彻地看清事物。这里比喻诗人的眼力如同公正的官员一样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真伪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