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落南宗子,游方迹似云。
青山寻处处,赤叶路纷纷。
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闻。
何峰一回首,忆我在人群。

【注释】

荆门送兴禅师:荆门,今湖北钟祥县南。兴禅师:唐代禅宗五家之一。

洒落南宗子,游方迹似云:洒落指禅僧的法性,南宗即临济宗。“游方”指行脚,“迹似云”指行踪不定。

青山寻处处,赤叶路纷纷:青山到处,赤叶满地,形容旅途遥远艰辛。

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闻:山岩间有虎穴、松树,岩石上有流水,猿猴在其间嬉戏,人声与水声相闻。

何峰一回首,忆我在人群:站在高峰上,回望来路,思念同伴们。

赏析:

《荆门送兴禅师》,是唐代诗人王建作于唐贞元年间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感受,以及回望来路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壮阔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首二句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洒落南宗子”,指的是临济宗的僧人,这里指兴禅师。“游方”即行脚参访,“迹似云”则形容他行踪不定。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兴禅师的身份和性格,又为后面的离别作了铺垫。

接下来四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和感受:“青山寻处处,赤叶路纷纷”,这是对旅途艰难的生动写照。青山遍布,赤叶遍地,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无疑是一种煎熬。这四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诗人又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闻。”这里的“虎”和“猿”都指山林中的动物,它们栖息在岩石之上,相互陪伴着,而人则在这环境中行走。这四句诗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宁静和和谐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向往和留恋。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想离开这个环境,另一方面他又舍不得离开。

最后一句“何峰一回首,忆我在人群”点明了主题,也是整首诗的最高潮。在这里,诗人以一个“回首”的动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不舍。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人群中的生活,那是充满了热闹和喧嚣的环境,而他现在已经离开了那个环境,独自一人站在高峰上,回望来路。这四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