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井双梧上,一蝉鸣隔墙。
依稀旧林日,撩乱绕山堂。
难嘿吟风口,终清饮露肠。
老僧加护物,应任噪残阳。
诗句解析
1 “邻井双梧上”:描绘了一座位于邻近的井旁边,有两棵梧桐树的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梧桐常用来象征高洁、坚韧。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一蝉鸣隔墙”:描述的是一只蝉在隔壁树上鸣叫的情景。蝉鸣通常与夏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界的生机。此句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夏日傍晚的景象,或者是诗人对自然声音的一种感受。
“依稀旧林日”:这里的“依稀”意味着模糊不清,可能是指透过树叶的缝隙看到的阳光显得有些模糊。而“旧林日”则暗示着诗人可能正在回忆过去的某个地方,也许是一个熟悉的树林或者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撩乱绕山堂”:这句话中的“撩乱”形容风吹动叶子的声音,给人一种动感;而“绕山堂”则可能指的是风绕过山岗,吹拂到某个地方的情景。整体来说,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风起云涌、生机勃勃的画面。
“难嘿吟风口”:这里的“嘿”可能是“唉”的误写,表示叹息。而“吟风口”则可能是指风声伴随着吟唱或低语。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某种环境或情境的感慨,也许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或者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终清饮露肠”:“终清”可能是指最终澄清,而“饮露肠”则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纯洁无暇、不掺杂世俗欲望的状态。这句诗可能是在赞美某种高尚的品质,或者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追求。
“老僧加护物”:这里的“老僧”可能是指一位年迈的僧人,而“加护物”则可能是指受到保护或庇护的事物。这句诗可能是在讲述一位老僧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来保护和照顾他人或事物。
“应任噪残阳”:这里的“噪”字可能是“噪杂”的意思,表示喧闹。而“残阳”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时刻。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感受,也许是对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美好感到愉悦,或者是在反思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译文
邻着井边的两棵梧桐树之上,一只蝉在隔墙之外鸣叫。
依稀记得昔日林间的阳光,如今却难以分辨。
风儿撩乱地绕着山岗吹过,我不禁感叹吟唱着随风飘荡。
老僧用他的智慧和保护来维护一切,应该任凭那残阳的喧嚣。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相结合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画面。从邻井双梧上的蝉鸣,到一窗残阳,再到老僧的智慧和保护,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元素,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场景。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技艺,又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