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谭柄去,千里指人寰。
未断生徒望,难教白日闲。
空江横落照,大府向西山。
好骋陈那孔,谁云劫石顽。

【注释】

《送隆公上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是一首送别诗。

谭柄:即手杖。

生徒望:指学生盼望老师。

难教白日闲:难以使白日空闲。

陈那孔:指佛教的“三空”理论。

劫石顽:指岩石坚硬如石。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年间,当时王维任监察御史。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上人送别之作。全诗四句八句皆押仄声韵,读来朗朗上口。

首句“独携谭柄去”,言自己独自携着手杖前去送别。谭柄,一种手杖,形似竹筒而略长,用材较粗,便于携带;因有柄,故可扶行。“独”字下得有力,表现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孤寂心情。

次句“千里指人寰”,言诗人将远行千里之遥,直指人世(人间)。人寰,指人间。诗人以“指人寰”形容自己将要离开人世,这正说明他此时心境的悲凉和无奈。

第三句“未断生徒望”,言自己的离去并未断绝学生对老师的思念。“未断”,犹言没有断绝。生徒,弟子。

第四句“难教白日闲”,言自己无法让日子悠闲地度过。“难教”,犹言无法教。白日,指白天,这里借喻时间。

末二句“空江横落照,大府向西山”,写景抒情,寄寓着诗人的感慨之情。“空江”句:江水空旷,夕阳斜照,映红了半江晚霞,景色十分美丽。“大府”,指京都长安;又指朝廷。西山,在陕西周至县西南,秦时属雍州京兆,汉、魏、晋、隋时均为京城。

末二句“好骋陈那孔,谁云劫石顽。”言希望友人能好好运用所学的本领和知识,不要像岩石那样坚硬不变。陈那,即陈慧,南朝梁代著名僧人。

王维这首送别诗,既写友情,又抒壮志。诗人以“独携谭柄去”起笔,点明离别的主题,同时表明了他对友人即将踏上征程的坚定信心和殷切期望。接着,诗人以“千里指人寰”、“难教白日闲”两句描写出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内心苦闷,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然而,紧接着的“空江横落照,大府向西山”,又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壮志豪情。最后两句,诗人以“好骋陈那孔,谁云劫石顽”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