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
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
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

【注释】

酬:酬和,回谢。西蜀:四川一带。见寄:收到来信。锦水:即锦江,发源于四川的岷山,流经成都市区,注入长江。霞光烂:指江面波光粼粼,彩霞映照。峨嵋: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山,山上积雪终年不化,故称。绝唱:最好的诗作。《晋书·陶潜传》:“渊明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赏析】

《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与西蜀广济大师交好,而大师有信寄来,诗人便写此诗以答之。此诗是酬答之作,但并非一般应酬之作。它不是简单的复述,也不是敷衍的应答,而是倾注了诗人对西蜀广济大师及自己师友的一片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风格自然,是酬答诗中的佳作。

开头两句“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意思是说:我仍然得到我的老师继续赞美之声,他写的一百篇文章都是寄给我的。“犹得吾师”,说明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对师生之间情感的依恋;“继颂声”则表明师生间的关系密切,彼此间的交流频繁。这两句一开头就写出了师生之间的情深义重,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意思是说:打开书信一看,那锦水的霞光灿烂耀眼;再读下去,便觉得峨嵋山上的雪气也清新宜人。这里,“卷开”与上句的“收来”相应,“卷开”二字既点明收到了老师的来信,又写出了诗人收到来信时的心情。“锦水”指的就是成都郊外的锦江,“霞光烂”形容江水在阳光照耀下的五彩缤纷、瑰丽多姿的景象。“吟入”与上句的“收来”相对应,“吟入”二字既表现出诗人收到信后的喜悦心情,又写出了诗人收到信后的动作。“峨嵋”就是著名的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是四川省的一个著名景点。“雪气清”描写了诗人在阅读信件时,仿佛置身于峨嵋山上,感受到那洁白无瑕的山雪的气息。这两句诗通过对锦水、峨嵋的描绘,把读者带到了成都郊外那美丽的锦江畔,以及峨眉山上那如画般的美景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意思是说:既然已经有人把我的作品誉为绝唱,那么又有谁敢与我在蜀地争高?这里的“楚外”,指的是楚国之外的地区;“蜀中”指的是四川地区。“绝唱”一词用来形容某人的作品或某种事物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被后人传颂不已。“谁敢”,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争高”表示竞争之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自信和自豪感。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他诗人的尊重和谦虚态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经被誉为绝唱,因此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成就。

最后两句“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意思是说:我应当感到可怜,因为没有任何可以与我相提并论的东西,所以最终只能与风、骚一起成为朋友。这里的“应怜”表示应该感到怜悯的意思; “无可同无本”指的是没有任何可以与自己相比的东西; “终向风骚作弟兄”则表示最终只能与风、骚一起成为朋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独特见解和评价。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虽然被誉为绝唱,但却无法与其他作品相比肩,所以最终只能与风、骚一起成为朋友。这种看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独特理解。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其他诗人的尊重和谦虚态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虽然被誉为绝唱,但却无法与其他作品相比肩,所以最终只能与风、骚一起成为朋友。这两句诗通过对风、骚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与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译文】

我还能得到老师的继续赞美之声,他的一百篇文章都是寄给我的。

翻开书信一看,那锦水的霞光灿烂耀眼;读下去,便感到峨嵋山上的雪气清新宜人。

楚地以外已经有人把他的作品称为绝唱,那么又有谁能和我比呢?

我应当感到可怜,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我相提并论,所以最终只能与风、骚一起成为朋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