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
高卧更无如此乐,远游何必爱他云。
闲听谢朓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
诗句: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
- 诗人简介:
- 齐己(729年—869年),唐代诗人,自号“华阳子”。他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和穆宗四朝,以其诗名噪一时。尽管他一生坎坷,但他的诗作却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观,对后人影响深远。
- 诗意分析:
- “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翡翠和琉璃都是贵重的材料,用在此处形容竹子和苔藓,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也表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 “高卧更无如此乐,远游何必爱他云”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在这里,诗人以“高卧”形容自己悠闲的隐居生活,而“远游何必爱他云”则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薄看法,认为无需为了外在之物而奔波劳碌。
- “闲听谢脁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里的“谢脁”指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因才华出众而被后人称颂,而“萧何”则是汉代的开国功臣,以治国有方著称。诗人通过这两种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治理国家的理想和抱负。
- “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无奈。这里的“老身”暗示着诗人已步入老年,而“衰朽速”则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够获得像萧何、谢脁这样的大业,但现实的衰老和生命的有限让他感到不安和遗憾。
-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竹林七贤是文人墨客的代表,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齐己这首诗中的竹林意象,既是对这种精神的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 谢脁和萧何在中国文化中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理想形象和文化成就。谢脁以其诗才著称,萧何则以其治国之能闻名。齐己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文学和政治双重才能的向往和追求。
- 艺术特色
- 齐己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音乐性,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 他在处理自然景象时,往往能抓住其中最为本质的美,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 齐己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唐诗的豪迈雄浑,又有宋诗的清雅含蓄,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齐己通过描绘荆州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治理国家、造福人民的志向。
- 诗歌最后两句“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这种担忧可能源于他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也可能是对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自我安慰。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表达。它展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于个人价值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