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解析】
-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句尾“惊”“卿”为平声,中间三、四句句尾“迹”“名”“灯”为仄声,韵脚的字音不同。
2. 第一联写诗人在荆州新秋寺中居住时的感受。“井梧黄落暮蝉清”,井梧即桐树,秋天树叶变黄,所以井梧也黄了。傍晚,树上有黄叶飘下,声音清晰,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天到了。“暮蝉清”中的“暮”字和“清”字,都是描写秋天的特点。第二句“久驻金台但暗惊”,“金台”是古台,这里指荆州的寺庙。诗人在荆州的新秋寺里住了很长时间,但内心却有些害怕。为什么呢?因为自己不是佛教徒,而寺庙又有很多僧人在那里修行。
- 第二联写诗人对和尚们修行生活的态度。“事佛未怜诸弟子”,“事佛”就是修行,这里的“弟子”指和尚们。诗人认为,和尚们虽然在寺庙里修行,但是并不可怜。为什么?因为和尚们只关心自己的修行。“谈空争动上公卿”,这里的“谈空”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思想,即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争动上公卿”中的“争动”指争斗、争吵。这句诗的意思是,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地位而争吵不休。
- 第三联写诗人对世俗的看法。“合归鸟外藏幽迹”,“合”字在这里表示全部。“鸟外”指鸟的外部,鸟飞出去的地方。这里的鸟儿在外面隐藏了自己的踪迹,不让别人看见。这和前面的“谈空争动上公卿”一样,都是说世俗的人们喜欢炫耀自己,追求名利。“敢向人前认好名”,这里的“名”指名声、名誉。诗人认为,世俗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名声和名誉,这是他们的本性所在。
- 第四联写诗人对世俗的看法。“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白檀灯”是一种用白檀木制成的灯具。这句诗的意思是指,如果能够用这种灯来照亮自己的心灵,那么就算是得到智慧了。
【答案】
(一)
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二)
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赏析: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每一句都用了实词,且每个字都押韵。整首诗押的是平声韵,读起来比较和谐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