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亲老本师存,多难长悬两处魂。
已说战尘消汉口,便随征棹别荆门。
晴吟野阔无耕地,晚宿湾深有钓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诗言。

【注释】

高堂亲老本师存:高堂,指父母。亲老,指父母年老。本师,即老师。存,存在。

多难长悬两处魂:多难,这里指战乱。长,长久。悬两处,指父母与自己两地分离。魂,指精神寄托。

已说战尘消汉口:已说,指已经说明。汉口,即长江入汉的河口。消,解除、消除。汉口,是长江上游进入武汉一带的河湾。

便随征棹别荆门:便,就;随,随着。征棹,指征伐时用的船桨。荆门,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晴吟野阔无耕地:晴,晴朗。吟,吟诗。野阔,原野开阔。无耕地,没有耕种过的地方。

晚宿湾深有钓村:晚,天黑的时候。宿,宿夜。湾深,山间水湾。有钓村,指有钓鱼人居住的村落。

他日更思衰老否:他日,指以后。衰老,指年老。否,语气词。

七年相伴琢诗言:七年,指作者与休师相识相处了七年时间。琢,琢磨,雕琢。

【译文】

父母双亲年事已高,我身为老师,心中惦记他们安危;战乱不断,我与休师长年两地分居两地。

我已说过,战乱消除了汉口的烽烟,不久将随征船离开荆门。

晚上在宽阔的原野上散步,没有耕种过的地方,只有渔村和渔船。

以后是否思念我的衰老,我们相伴七年,切磋诗文。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春,当时黄巢起义军攻占长沙后,休师被俘到江陵,作者从江陵写信给休师,抒发了对休师的一片深情厚意。

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第一、二联叙事写情,直抒胸臆;第三、四联议论抒情,表达祝愿。前两句写诗人与休师分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休师深厚的师生情谊;第三、第四句写战事平息后,诗人要随征船离开荆门的情景,也反映了休师的被俘情况;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休师今后生活的期望,表达了对休师的关切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平实朴素,不事藻饰,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