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注释】

衲衣禅客:指僧人。衲,袈裟。禅客,指出家为僧的人。袖篇章:指写诗。秦甸:泛指秦地。杼山: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山上有皎然墓。清留岛月:即“清流岛上月”,指庐山。秋凝露:指秋天的景色。巴猿夜叫霜:指巴渝(在今重庆市)的猿声。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皎然的,表达了他对皎然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答献上人卷
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译文】
衲衣禅客袖文章,江上寻觅共悲欢。
秦甸乱来栖息白鸟无,杼山空后皎然已逝。
清留岛上月秋露凝,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皎然的,表达了他对皎然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1. 首联:“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这句诗描绘了两位文人在江上相逢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他们的装束和情感状态,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身着衲衣,手持文卷,在江上相遇,共同感叹世间的变化,感慨人生无常。这里的“感伤”表达了他们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友人逝去的哀痛。

  2. 颔联:“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两位文人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秦甸”和“杼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这里的“白没”指的是白色的鸟儿栖息在树上,而“皎然亡”则暗示了皎然已离世而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揭示了世事无常,人事易变的哲理。

  3. 颈联:“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这句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用“岛月”、“秋露”和“巴猿”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同时,“苦寄巴猿夜叫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无法与朋友相见,只能寄托哀思于自然界的美景之中。

  4. 尾联:“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这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皎然表示了深深的怀念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里的“珍重”是对自己朋友的深情厚意,而“灰心冥目外无妨”则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心态。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