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
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
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
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
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注释】

蝴蝶:又名胡蝶,有翅膀和三对足,为鳞翅目昆虫。

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在花丛中,蝴蝶飞舞,它从花旁走过,似乎在寻找什么。

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在花丛中,蝴蝶或单独飞行,或成队飞行。有时,它们会偶然相遇。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它们总是努力地飞翔,以保护自己免受其他生物的伤害。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它们的身体色彩斑斓,像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

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它们的身影时隐时现,难以捉摸。

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尽管它们已经离开,但仍然可以采摘荷花。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蝴蝶的飞行姿态与生活习性,抒发了作者对这些小生命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首两句“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描绘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场景。诗人用“何处”和“迷芳”两个词,表达了蝴蝶在花丛中的迷茫与困惑。而“到槛重”则描绘了蝴蝶在花间徘徊、不愿离去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蝴蝶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接下来“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蝴蝶的飞行方式和生活习性,展现了蝴蝶的聪明与机智。这些蝴蝶在飞舞中时而独自行动,时而成群结队,相互之间时而相遇时而分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蝴蝶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欣赏。

第三句“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则是对蝴蝶生活习性的进一步描绘。蝴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其他生物的伤害,总是努力地飞行,以躲避那些危险。同时,当它们遇到其他生物时,也会勇敢地与它们竞争,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蝴蝶的智慧和机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接下来的四句“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继续描述了蝴蝶的生活场景。在桃花盛开的小路两旁,蝴蝶们来回穿梭;而在兰花盛开的小径上,蝴蝶们相互追随。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蝴蝶们在花丛中的活动,展现了它们的活泼可爱。同时,也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向往。

第五至七句“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则是对蝴蝶外貌特征的描绘。蝴蝶的身体色彩斑斓,宛如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舞女。而它们的翅膀散发着香气,让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蝴蝶的美丽与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赞叹。

第八句“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则是对蝴蝶行踪的描述。蝴蝶的身影时隐时现,仿佛是在树木间的阴影中穿梭;而它们停留的地方也难以找到,让人感到神秘而又迷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蝴蝶的行踪和踪迹,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最后两句“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则进一步描绘了蝴蝶的生活状态。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蝴蝶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它们在花间翩翩起舞,仿佛在享受着最后的春天时光。这两句诗通过对蝴蝶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它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第九句“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则是对环境变化的描绘。虽然西风吹过,昔日的池馆已不复存在,但蝴蝶们依然能够找到新的栖息之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变迁的思考,也展示了蝴蝶坚韧的生存意志。

这首诗通过对蝴蝶的描写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欣赏,以及对生命顽强与坚韧精神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