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远难论,从离向坎奔。
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
阔去都凝白,傍来尽带浑。
经游闻舜禹,表里见乾坤。
浦静鱼闲钓,湾凉雁自屯。
月来分夜底,云度见秋痕。
暮气藏邻寺,寒涛聒近村。
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
雾拥鱼龙窟,槎欹岛屿根。
秋风帆上下,落日树沈昏。
柳少沙洲缺,苔多古岸存。
禽巢依橘柚,獭径入兰荪。
色自江南绝,名闻海内尊。
吴头雄莫遏,汉口壮堪吞。
寥泬晴方映,冯夷信忽翻。
渡遥峰翠叠,汀小荻花繁。
势接湖烟涨,声和瘴雨喷。
急摇吟客舫,狂溅野人樽。
疏凿谁穷本,澄鲜自有源。
对兹伤九曲,含浊出昆仑。

【注释】

  1. 潇湘:地名,泛指湖南和江西一带。
  2. 从离向坎奔:形容水流曲折蜿蜒,从东向西,又折向南方。
  3. 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形容水势浩大,穿过了无数山岭的脉络,也流过了几个州的城门外。
  4. 阔去都凝白,傍来尽带浑:水流宽广,连天空都显得有些浑浊。
  5. 经游闻舜禹:通过游览感受到了古代圣明君主的治理之道。
  6. 表里见乾坤:比喻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7. 浦静鱼闲钓,湾凉雁自屯:在宁静的湖面上,鱼儿悠闲地游弋;在凉爽的海湾,大雁自得其乐地栖息。
  8. 月来分夜底,云度见秋痕:月光照耀,将夜晚分为两半;云雾飘过,显露出秋天的痕迹。
  9. 暮气藏邻寺,寒涛聒近村:傍晚的雾气笼罩着附近的寺庙,寒风呼啸的声音让人感到寒冷。
  10. 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离骚》传扬的是屈原的永恒之痛,《鼓瑟》演奏的是屈原的不朽之魂。
  11. 雾拥鱼龙窟,槎欹岛屿根:雾气包围着鱼龙的洞穴,木船斜靠在岛屿的根部。
  12. 秋风帆上下,落日树沈昏:秋风中,帆船上下起伏不定;落日时,树木变得昏暗不明。
  13. 柳少沙洲缺,苔多古岸存:柳树很少出现在沙洲上,而苔藓却生长在古老的河岸上。
  14. 禽巢依橘柚,獭径入兰荪:鸟类选择在橘柚树上筑巢,而野兽则在兰花旁边行走。
  15. 色自江南绝,名闻海内尊:色彩之美独步江南,名声远播四海。
  16. 吴头雄莫遏,汉口壮堪吞:吴国的头角雄伟,无法阻挡;汉朝的门户壮丽,足以吞吐。
  17. 寥泬晴方映,冯夷信忽翻:天空空旷澄澈,刚刚映照着晴空;冯夷(传说中的海神)突然翻腾起来。
  18. 渡遥峰翠叠,汀小荻花繁:渡过远方的山峰时,看到层层翠绿;汀洲上的荻花繁盛而美丽。
  19. 势接湖烟涨,声和瘴雨喷:水势与湖面相接,仿佛烟雾在涨起;风雨交加,声音震耳欲聋。
  20. 急摇吟客舫,狂溅野人樽:急切地摇晃着吟客的船身,疯狂地溅湿了野人的酒樽。
  21. 疏凿谁穷本,澄鲜自有源:是谁疏浚河道,挖掘水源?清澈鲜洁的水质自有源头。
  22. 对兹伤九曲,含浊出昆仑:面对这片水域,我不禁感叹它的曲折婉转,它就像从昆仑山流出的浑浊之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潇湘景色图。首联“二水远难论,从离向坎奔”,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两条水流的形态,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大气势。颔联“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进一步描绘了湖水的清凉与洁净,以及它所经过的地方。颈联“阔去都凝白,傍来尽带浑”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水流的宽阔和浑浊。
整首诗通过对潇湘景色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的感受。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自然景观的变化,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其展现给读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此外,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之情也贯穿全诗,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富含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