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
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
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
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
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
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
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注释】
咽咽复啾啾:声音低沉而有节奏。
多来自早秋:多数在秋天开始鸣叫。
园林凉正好:园林景色清凉宜人。凉,凉爽。
风雨思相收:风雨来临之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在处声无别:到处都一样,声音没有分别。
何人泪欲流:谁的眼泪都要流出。
冷怜天露滴:寒冷中,喜欢欣赏天上的露水滴落。
伤共野禽游:与野鸟一起游玩,感到伤痛。
静息深依竹:静静地休息,深深地依靠着竹子。
惊移瞥过楼:被风吹动而掠过楼阁。
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清晰地记得那通往渡口的地方,那里是傍晚时分。
时节推应定:节气推移,应该如此。
飞鸣即未休:虽然鸣叫,但不会停止。
年年闻尔苦:每年听到你鸣叫都觉得很苦。
远忆所居幽:远远地怀念你的居住地。
【赏析】
《蝉》是一首咏物抒情诗,作者以蝉自喻,借蝉之孤高自许,自况其品格。全诗八句,前六句写蝉,后两句抒发诗人的情怀。全诗以“蝉”为中心意象,通过写蝉的鸣叫、生活环境以及诗人对蝉的感受来表现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
首联“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描写了蝉叫声的高低起伏和清脆悦耳的特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蝉声的抑扬顿挫和悠扬动听,为下文铺垫了背景和基调。
颔联“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进一步描述了蝉鸣的环境特点和季节变化,以及诗人对这些变化的感慨。这里,“凉”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冷,还暗含了诗人心境的清冷;“思相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四季交替规律的敬畏和思考。
颈联“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进一步强调了蝉鸣的特性和诗人的情感状态。这里的“在处”既指蝉鸣声无处不在,也暗指诗人的悲苦情感无法摆脱;“泪欲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奈。
接下几联诗人通过观察蝉的不同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尾联“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通过对渡口和黄昏时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尽管蝉鸣不息,但诗人明白这只是一时的现象,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
最后一句“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能力,更展现了他对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