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下俄逢赤水珠,光明圆彻等清虚。静即出,觅还无,不在骊龙不在鱼。
【注释】
(1)“拨棹”句:拨开船桨,唱起歌。
(2)“钩下”句:在船下忽然发现了红颜色的珍珠,光彩明亮,圆润通透,与清虚的境界一样。
(3)“静即”二句:静止时出现,寻找又消失,不在骊龙的嘴里,不在鱼的肚子里。
【赏析】
这是写《拨棹歌》中的第四首,全诗四句话,前两句写偶然发现珍珠的情景,后两句写寻觅不见的情况。诗中用典,含蓄蕴藉,意趣盎然。
开头一句“钩下俄逢赤水珠”。钩,指船钩;赤水,指江流;珠,指珍珠。钩下水底突然发现了一颗红色的珍珠,是意外的收获。“光明圆彻”四字,形容珍珠光彩夺目,圆润透亮。“等清虚”三字,表明这颗明珠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清虚无为的。
第二句“光明圆彻等清虚”。这里“光明圆彻”与第一句相同,但含义有变化。“等清虚”三字,是说这颗明珠虽然不是天上的日月,也不是海底的骊龙、鱼鳖,但它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清虚无为的。这一句诗的大意是说:“这颗明珠虽然不象日月那样光辉灿烂,也不同于骊龙和鱼鳖的神奇奥妙,但它却具有清虚无为的特点。”
第三句“静即出”,意思是说这颗明珠出现在水面上时,就立即消失了。“觅还无”,意思是说即使寻找它,也是找不到的。
末一句“不在骊龙不在鱼”,意思是说这颗明珠既不是骊龙嘴里吞下的,也不会藏在鱼腹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颗明珠虽然不象日月那样光辉灿烂,也不符合骊龙和鱼鳖的神奇奥妙,但却具有清虚无为的特点,它不会在骊龙嘴里吞下,也不会藏在鱼肚里。
整首诗运用典故,含蓄蕴藉,言短意丰,意味深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