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黄姜蕊,封题青琐闱。
共闻调膳日,正是退朝归。
响为纤筵发,情随彩翰飞。
故将天下宝,万里与光辉。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所给的诗句中的内容,包括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语言特点等,最后还要写出自己对诗词的鉴赏或评价,要有理有据。本题要求“赏析”,首先看注释,然后结合注释内容进行分析。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我奉命写诗奉和郑相公,因为郑丞相是十道考核官,他种下的山姜花就俯赐我写了篇咏歌。“奉和”就是奉命而作,“郑相公”指的是郑覃,是唐宪宗时的宰相,曾任户部尚书。“考功”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科,由御史中丞主持,负责考察官员政绩,相当于后来的考核。“十道”指全国。“山姜花”是郑覃在岭南时所种。这里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对郑相深厚的感情。“黄姜蕊”指的是山姜花的花蕊黄色,所以叫“黄姜”。

“采撷黄姜蕊,封题青琐闱”。“采撷”是采摘的意思,指从山上采摘山姜花。“青琐”代称宫门,用为宫禁之门的美称。“封题”是密封的意思,指将采撷的山姜花密封起来交给郑相公。“青琐闱”是宫廷的门,这里代指皇宫。

“共闻调膳日,正是退朝归。”“调膳”是皇帝每日膳食的安排。古代帝王每天上早朝前,先到中书省听宰相汇报政事,这叫“视朝”,又叫“坐朝”“御朝”,是古代朝廷的正事时间。“青琐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退朝”是皇帝上朝完毕回宫休息。“退朝归”指皇帝回宫休息。

“响为纤筵发,情随彩翰飞”。“响”指声音,“纤筵”是细巧的宴会。“彩翰”即书信,用彩色羽毛装饰的信纸,这里指信笺。“纤筵发”指宴会开始。“情随彩翰飞”指随着书信飞来。

“故将天下宝,万里与光辉”。这是说郑相公把山姜花当作天下珍贵的宝物,把它献给了皇帝,让皇帝的光辉照耀四方。

【答案】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

采撷黄姜蕊,封题青琐闱。

共闻调膳日,正是退朝归。

响为纤筵发,情随彩翰飞。

故将天下宝,万里与光辉。

译文:

我奉命写诗奉和郑相公,因为郑丞相是十道考核官,他种下的山姜花就俯赐我写了篇咏歌。“奉和”就是奉命而作,“郑相公”指的是郑覃,是唐宪宗时的宰相,曾任户部尚书。“考功”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科,由御史中丞主持,负责考察官员政绩,相当于后来的考核。“十道”指全国。“山姜花”是郑覃在岭南时所种。这里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对郑相深厚的感情。“黄姜蕊”指的是山姜花的花蕊黄色,所以叫“黄姜”。

采撷黄姜蕊,封题青琐闱。

共闻调膳日,正是退朝归。

响为纤筵发,情随彩翰飞。

故将天下宝,万里与光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联,每联四句。首联两句,交代写作的原因及对象;第二联两句,写景抒情;第三联两句,写景抒情;第四联两句,写景抒怀。

诗的前两联主要写郑公对作者的帮助,并借郑公之手把这种帮助转达给朝廷,表达了对郑公深深的感激之情。第三联“响为纤筵发”,写宴会的热闹场面。宴会上人们举杯畅饮,歌声阵阵传来;第四联“故将天下宝”,写宴席结束。宴席结束时,把山姜花作为珍品呈送给皇帝,让皇帝的光辉照耀四海。

诗的后两联主要写郑公的为人。诗人把郑公比作“天下之宝”,把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功绩永远传颂下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