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节东行是旧游,欢声喜气满吴州。
郡人重得黄丞相,童子争迎郭细侯。
诏下初辞温室树,梦中先到景阳楼。
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赏析”,这是对全诗的评价,或对某一句的理解等。然后根据要求回顾诗歌内容,再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即可。
“建节东行是旧游”,诗人由“东”字引发联想,联想到了当年自己离开杭州赴任时的一幕:“奉使君恩重,辞家郡县移。”“建节”指节度使,唐时地方官的一种称号。诗人从“东”字生发想象,回忆起当年自己离开杭州赴任时的一幕:奉使君恩重,辞家郡县移。这两句诗既交代了诗人赴任的时间、地点,又写出了他的心情,即感激朝廷对自己委以重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写吴州百姓欢迎他的场景。“郡人重得黄丞相”,这句是说:郡里人民十分敬重黄丞相。“丞相”指代黄裳,黄裳为相,百姓自然欢喜。“童子争迎郭细侯”,这句是说:小孩子们竞相迎接郭子仪(郭细侯)的儿子郭暧。郭子仪是唐代著名大将,曾封汾阳王,所以老百姓称他的儿子为“郭细侯”。这两句诗通过两个具体事例,生动地描写出吴州百姓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颈联写皇帝下诏让他离开京城去浙西做官,他刚到京城时还梦见自己到了景阳楼。“初辞温室树,梦先到景阳楼。”这两句是说:刚刚告别京城里的那棵大树(温室树);在梦里却先到了景阳楼上。“温室树”是指皇帝所居宫苑之树。这两句诗既交代了他这次离京的原因,同时表现他此时的心情,既是依依不舍,又是庆幸自己终于离开了这个繁华的地方。
尾联写自己在浙西看到的景象:自己虽然不认识平津阁,但遥望着远处的汝水岸边的旌旗。这两句诗既交代了自己此次离京的原因,又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自己虽然不认识平津阁,但遥望着远处的汝水岸边的旌旗。
“赏析”部分要紧扣诗句,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如本诗的尾联,“自怜不识平津阁”,“平津阁”指的是洛阳的一座名楼,诗人因长期在外,而未能识得洛阳平津阁,故有“自怜不知”之叹。“遥望旌旗汝水头”,诗人想到自己虽远在浙西,但对故乡的感情仍然十分深厚,遥望着家乡的旌旗,不禁心生哀愁。
【答案】
建节东行是旧游,欢声喜气满吴州。
郡人重得黄丞相,童子争迎郭细侯。
诏下初辞温室树,梦先到景阳楼。
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