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
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
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
【注释】
淮西:今江苏淮安一带。春草长:指春季里,原野的草木长得十分茂盛。
逶迤(wéi yí):曲折延伸。
燕入新村落:燕子飞进新建的村落里。
人耕旧战场:有人正在耕种着过去战场上的土地。
可怜行春守:可悲的是春天来临时仍要守卫的人。
看斜桑:看桑树斜向一边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春景色的七言律诗。首联写“淮水”,二联写“淮西”,三、四联写“杨八”。
前两句,写淮水之曲直与春草之茂密。“春日寄杨八唐州”即题中所说“行春”,所以此诗当是作者在春日里,到杨八唐州去行春时所作。诗人从远及近,由高至低,极尽地脉水势之妙。“淮西春草长”,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淮水逶迤光”,则写出了淮水的曲折蜿蜒。这两句一气呵成,把春天淮河流域的风光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两联写杨八唐州的新景象。“燕入新村落”,点明时间地点,是春日里的景物,也是诗人所要描写的对象。“人耕旧战场”,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他以想象之词,勾画出一幅生动的图景:在旧战场上,人们正在春耕播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末联写杨八唐州的留守官。“可怜行春守”,是说留守官还是像往年一样,在春天来到的时候,仍然要去巡视。“立马看斜桑”句中的“立马”、“看斜桑”都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是诗人对留守官的讽刺和嘲笑。“斜桑”是诗人想象的地名,是杨八唐州的一个地名。
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通过“淮水”“春草”“燕”“人耕”等自然景物与“行春”“看斜桑”等人物行为的对比,突出了留守官的勤政爱民的形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留守官的讽刺和嘲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