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君子,吁嗟万里。亦既至止,曷不觏止。本不信巫,谓巫言是履。
在门五日,如待之死,有所恨兮。
【注释】:
有所恨二章:有怨恨,是说对君子的思念。吁嗟(yū jiē):叹词,表示惋惜。亦既:已经。止:语气助词。曷(hé):何时。信:相信、信任。谓巫言是履(lǚ):认为巫师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履,通“辂”,古时一种礼车。在门五日:指五天来一直在门前。如待之死:好像已等死的一样。有所恨兮:为什么这样怨恨呢?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诗人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抒发自己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写思念者对爱人深沉的相思之情。后四句写这种感情的原因和表现。
“有所恨”三字总括全篇。诗人把满腔的爱意和苦闷都寄托在这三个字上。这三个字是诗人对爱人发出的疑问。他问:“我深深思念你,为什么偏偏不来看我?”“吁嗟”二字,既是叹息,又是慨叹,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怨愤和痛苦。“万里”两字写出了爱情的距离,也表现了爱情的深长。诗人从这两方面入手,展开了他对爱人的深情呼唤。
“亦既至止,曷不觏止”两句,意思是“既然已经来了,为什么还不来看看我呢”。这里诗人以“至止”指爱人的来访,以“觏止”指不见爱人的到来。诗人的“亦既”与爱人的“曷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爱人的强烈企盼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本不信巫,谓巫言是履”。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疑虑。他认为巫婆的话是不可靠的,因为巫婆的话都是骗人的。这里的“信”字,既指相信巫婆的话是真的,又指相信巫婆的话是可信的。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巫婆的怀疑和对爱情的追求。
“在门五日,如待之死,有所恨兮。”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他在门外守候了五日五夜,好像等死了一样;他的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满。这里的“如待之死”形容诗人对爱人的痴心妄想,而“有所恨兮”则直接表达了他对爱情的不满和失望。诗人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一位男子对所爱之人的深情呼唤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诗人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全诗语言简练、含蓄,富有韵味,是古代抒情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