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父老地,尽知归明主。
将军入空城,城下吊黄土。
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

【注释】:

唐乐府十首送征夫

河湟,指唐朝时的河西节度使辖地。明主,贤德的君主。将军,指郭子仪(字子仪)。空城,指吐蕃占据的长安城。吊,祭奠。所愿,希望。边人,边疆的百姓。禾黍,庄稼。

【赏析】:

《唐乐府十首送征夫》,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十句,前四句写征夫出征时,父老乡亲们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期望;中间八句,描绘了郭子仪收复失地、巩固边防的辉煌业绩;后两句,写征夫们对郭子仪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盼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安宁生活的愿望。

诗的前四句,以“河湟父老地”开篇,点明了诗中人物活动的地方。“尽知归明主”,则表明父老乡亲们深知郭子仪是贤明之君,他们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平定叛乱,恢复中原。“将军入空城”,这一句是说郭子仪率领大军进入了吐蕃占领的长安城。“城下吊黄土”,则是说郭子仪在长安城外祭奠阵亡将士的墓地,悼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壮士。这一句中的“吊”字,既表明了郭子仪的悲痛之情,也暗示了他即将展开的战斗。

诗的中间八句,则是描绘了郭子仪收复失地、巩固边防的辉煌业绩。“所愿边人耕”,这一句表达了征夫们对郭子仪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安宁的生活。“岁岁生禾黍”,则是说郭子仪治理有方,使得边疆的百姓年年来年都能够丰收,生活富足。这一句中的“禾黍”二字,既指庄稼,也暗指征夫们的思乡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则是征夫们对郭子仪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盼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安宁生活的愿望。“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这句话中的“所愿”二字,既是对郭子仪的期望,也是征夫们的心声。他们希望能够继续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不再经历战乱之苦。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描写征夫们的心情和期望,展现了郭子仪的英勇形象,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