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注释】
- 三湘:指湖南一带地区。
- 巴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被贬到巴州(今四川重庆)时的朋友。
- 秋瘴:秋天的瘴气,指当地的湿热气候。
- 直道天何在:意为天道何处?表示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
- 愁容镜亦怜:意为镜子里的我也感到悲哀。怜,同情、怜惜。
- 潸然:流泪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至巴州时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自己的遭遇的感慨。
诗人描述了自己的行程,从湖南出发,经过三湘到达巴地,这一路上,他感受到的是巴人的友好和当地湿热气候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让他的心境产生了波动。
诗人转向了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自己的遭遇的感慨。他问自己“天道何处”,这是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的表现。他感叹“镜子里的我也感到悲哀”,这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同情和理解。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倾诉的愿望,但又因为无法找到可以倾诉的人而感到痛苦。他问“欲谁诉”,这是一个无奈和无助的问题。他的泪水无法流下来,这是一种悲伤和无奈的表现。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被贬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