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
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
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
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注】星使:指江州刺史。芜梗:草,野草。百越:泛指远方。剡溪:在今浙江嵊县东南。
贾侍郎的诗逐句释义:
遇到江上的使者,是在南自会稽而来。
惊觉年华易逝,一叶落而知秋。
上国悲叹芜梗,中原动乱鼓鼙。
报恩看到铁剑,衔命出京入金闺。
风物催人归思,云峰发人咏题为。
天长百越之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
暮帆千里思,秋夜猿啼哀。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秋天,当时诗人在浔阳任司马参军,与贾岛同游浔阳江上。全诗八首都是写景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是组诗中最为人所欣赏的部分。
第一首“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写江边偶遇一位远道而来的使者,他正从南方赶来。江州即今天的九江市,是长江流经此地的一个城市,江水滔滔,景色秀丽,是游览胜地。
第二首“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写秋风劲吹落叶纷飞的景象。树叶飘落,随风起舞,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生命的短暂。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述,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感慨。
第三首“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写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上国、中原是指长安所在的国家,芜梗、鼓鼙则分别代指草木和战争。诗人感叹自己像一棵被遗弃的草木一样,只能在异乡度过漫长的岁月;中原地区战火连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他倍感心痛。
第四首“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写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铁剑象征着坚强和勇敢,金闺则是富贵人家的象征。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荣誉和利益。
第五首“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写诗人面对美景而产生的感慨之情。风物催归绪,意味着美好的风景让人不禁想起家乡和家人;云峰发咏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赞美之情。
第六首“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天长”指的是天空宽广无垠;“百越”则是指中国的南部地区,其中也包括浔阳所在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七首“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写诗人行走在山林间的所见所感。鸟道是指山路曲折险峻如同飞鸟般盘旋,闽岭则是福建一带的山脉;剡溪则是一条发源于浙江嵊县东南的小河。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向往。
第八首“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写诗人站在江边远眺的情景。暮帆千里思则表示诗人望着远方的船只,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秋夜一猿啼则表达了诗人听到猿猴叫声时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第九首“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写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回忆。柏树荣新垄则是说柏树枝繁叶茂,象征着岁月的痕迹;桃源忆故蹊则是说诗人想起了故乡的美好时光和熟悉的地方。这里的桃源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
第十首“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决心。若能为休去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困境,重新开始生活的愿望;行复草萋萋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着再次踏上征途时能够看到绿草如茵的景象。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失望,也展现了他的乐观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