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诗句释义与译文:
这首诗是诗人在哭悼张员外的同时,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世的感慨。
-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 “恸哭”表示极度悲痛的哭泣。
- “钟陵下”指钟陵(今江西南昌)之下。
- “东流”意味着向东流淌,比喻离别。
- “别离”指分别。
-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 “二星”可能是指星星或月亮(象征友情)。
- “不返”表示不再回来。
- “双剑”可能是比喻,表示友情像两把剑一样锋利而坚定。
- “没相随”意味着没有伴随。
-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 “先贤”指的是古代的贤人。
- “继承”表示继续传承。
- “刊”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刻制、记录。
- “有道碑”意指刻有道德和智慧的碑文。
-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 “故园”指故乡。
- “荒岘曲”表示故乡的山水变得荒凉。
- “旅榇”指的是旅途中的棺材。
- “寄天涯”表示将棺材寄放在遥远的地方。
-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 “白简”可能是指白色的丧事简牍,用于书写哀悼的文字。
- “连拜”表示连续多次的哀悼。
- “沧洲”指的是苍翠的江州。
- “共思”表示共同思考。
-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 “抚孤”表示抚养孤儿。
- “怜齿稚”意指疼爱年幼的孩子。
- “叹逝”表示叹息生命的短暂。
- “顾身衰”意指关心自己的衰老。
-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 “泉壤”指的是泥土和岩石。
- “终古”表示永恒的年代。
- “云山”可能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
- “若在时”意指如果它们还在的话。
-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 “秋风”可能是指秋天的风。
- “邻笛”可能是指邻居吹的笛子声。
- “发”表示响起。
- “寝门悲”意指在家中的门上听到悲伤的音乐。
-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 “世难”表示世间艰难。
- “愁归路”意指为归家之路感到忧愁。
- “缓葬期”意指葬礼的时间被推迟了。
-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 “旧宾”可能是指旧友或宾客。
- “伤未散”表示悲伤的情绪还未消散。
- “夕临”表示傍晚来临。
- “咽常迟”意指哽咽常常延迟。
-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 “张邵”可能是指东汉时期的名士张劭。
- “戴逵”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名士戴逵。
- “辞”表示告别。
- “何由”表示如何能够。
-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 “山吏部”可能是指山涛,曾任吏部尚书。
- “流涕访孤儿”意指因悲伤而流泪寻找孤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友人的追忆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钟陵”、“云山”,以及人物情感的表现,如“哀伤”、“怀念”,构建了一个充满深情和哲理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衬,如“东流”、“荒岘曲”,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艺术才华,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