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净山高见极边,孤烽引上一条烟。
蕃落多晴尘扰扰,天军猎到鸊鹈泉。
【注释】
碛:指沙漠。
蕃子牧马:唐代时,吐蕃人称唐人为蕃人。
天军:唐玄宗时,在青海一带设置的羁縻府州。后泛指边关驻军。
鸊鹈泉:地名,今青海共和县境内有“鸊鹈泉”。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诗人远眺西北,只见一望无垠的戈壁滩,群峰突兀,直上云霄;烽火台孤零零地矗立在山巅之上,烟雾缭绕。这是一幅荒凉的边塞风光。但在这凄凉的画面中却透露出一点生机,那就是在风尘中奔跑着的蕃人牧马。他们赶着一群又瘦又高的马,正在向牧场奔去。
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大处落墨;后两句写事,是工笔细描。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疆荒漠辽阔的景象。后两句描写了吐蕃牧马归来的情景。前一句说:“蕃落多晴沙扰扰。”这里用一个“多”字来形容蕃落之盛;一个“晴沙”字写出了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特点;“扰扰”二字则写出了蕃落人马奔驰的气势和场面。后一句说:“天军猎到鸊鹈泉。”这里的“鸊鹈泉”是指青海的泉名。这两句诗既写蕃人放牧的壮观情景,又点明了时间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此诗语言质朴,风格雄浑,意境开阔而含蓄。它通过西北边陲的自然景观,反映了当时西北边疆地区荒凉、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中虽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西北边疆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