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艳质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注释】艳质:艳丽的容色,指女子的容颜。云雨:旧时男女欢合,常用云雨代指男女欢合之事。襄王:楚怀王。惆怅:悲伤、愁苦。阳台:即巫山,在今湖北境内,相传为宋玉赋《高唐赋》的地方,后人以“阳台”泛指巫山,也指男女欢合之所。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两句写旧日的艳质,今日的空虚,表现了物是人非之感;后两句则借襄王之典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情绪。全诗语言质朴而含蓄,感情深沉而不外露,风格沉郁,耐人寻味。
旧时艳质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注释】艳质:艳丽的容色,指女子的容颜。云雨:旧时男女欢合,常用云雨代指男女欢合之事。襄王:楚怀王。惆怅:悲伤、愁苦。阳台:即巫山,在今湖北境内,相传为宋玉赋《高唐赋》的地方,后人以“阳台”泛指巫山,也指男女欢合之所。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两句写旧日的艳质,今日的空虚,表现了物是人非之感;后两句则借襄王之典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情绪。全诗语言质朴而含蓄,感情深沉而不外露,风格沉郁,耐人寻味。
世人空笑亦何为出自《席上赠李尹》,世人空笑亦何为的作者是:刘言史。 世人空笑亦何为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世人空笑亦何为的释义是:世人空笑亦何为:世人徒然嘲笑又有什么意义。 世人空笑亦何为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世人空笑亦何为的拼音读音是:shì rén kōng xiào yì hé wèi。 世人空笑亦何为是《席上赠李尹》的第4句。 世人空笑亦何为的上半句是:
瓢饮不曾看酒肆出自《席上赠李尹》,瓢饮不曾看酒肆的作者是:刘言史。 瓢饮不曾看酒肆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瓢饮不曾看酒肆的释义是:瓢饮不曾看酒肆:指诗人习惯于饮用瓢水,而不是去酒肆喝酒,表现出诗人简朴的饮食生活和清高的人格。 瓢饮不曾看酒肆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瓢饮不曾看酒肆的拼音读音是:piáo yǐn bù céng kàn jiǔ sì。
松间石上坐多时出自《席上赠李尹》,松间石上坐多时的作者是:刘言史。 松间石上坐多时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松间石上坐多时的释义是:松间石上坐多时:在松树间的石头上长时间地坐着。 松间石上坐多时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松间石上坐多时的拼音读音是:sōng jiān shí shàng zuò duō shí。 松间石上坐多时是《席上赠李尹》的第2句。
伛偻山夫发似丝出自《席上赠李尹》,伛偻山夫发似丝的作者是:刘言史。 伛偻山夫发似丝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伛偻山夫发似丝的释义是:形容老人头发如丝般柔顺,姿态略显佝偻。 伛偻山夫发似丝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伛偻山夫发似丝的拼音读音是:yǔ lóu shān fū fā shì sī。 伛偻山夫发似丝是《席上赠李尹》的第1句。 伛偻山夫发似丝的下半句是:松间石上坐多时
不值陈平又不均出自《嘉兴社日》,不值陈平又不均的作者是:刘言史。 不值陈平又不均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不值陈平又不均的释义是:陈平:汉代著名的谋士,此处借指有才能的人。不值:不值得。陈平又不均:指没有像陈平那样有才能的人,也不公平。 释义:不值得一提,既没有像陈平那样的才智,也不公平。 不值陈平又不均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不值陈平又不均的拼音读音是:bù zhí
今年社日分馀肉出自《嘉兴社日》,今年社日分馀肉的作者是:刘言史。 今年社日分馀肉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今年社日分馀肉的释义是:今年社日分余肉:今年在社日时,分得了多余的肉食。 今年社日分馀肉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今年社日分馀肉的拼音读音是:jīn nián shè rì fēn yú ròu。 今年社日分馀肉是《嘉兴社日》的第3句。 今年社日分馀肉的上半句是
临邛知我是何人出自《嘉兴社日》,临邛知我是何人的作者是:刘言史。 临邛知我是何人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临邛知我是何人的释义是:临邛知我是何人:临邛,古县名,今四川省邛崃市。此处借指作者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临邛的人才知道我是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谦虚和对他人了解的感慨。 临邛知我是何人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临邛知我是何人的拼音读音是:lín qióng
消渴天涯寄病身出自《嘉兴社日》,消渴天涯寄病身的作者是:刘言史。 消渴天涯寄病身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消渴天涯寄病身的释义是:消渴:指渴望得到满足,也常用来形容口渴。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常用来比喻遥远或遥远的地方。 寄病身:寄居在生病之身,即指自己身处病中。 释义:《嘉兴社日》中的“消渴天涯寄病身”意指在遥远的异乡,身体多病,渴望得到满足却难以如愿。
家书莫寄向春州出自《偶题二首 其二》,家书莫寄向春州的作者是:刘言史。 家书莫寄向春州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家书莫寄向春州的释义是:家书莫寄向春州,意为不要将家书寄往春州。春州在此指的是一个地方,诗中可能借指远方或者战乱之地,作者劝诫亲友不要将家书寄往那里,可能是因为担心亲友的安全,或者表达了对远方动荡局势的忧虑。 家书莫寄向春州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中使不知何处住出自《偶题二首 其二》,中使不知何处住的作者是:刘言史。 中使不知何处住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中使不知何处住的释义是:中使不知何处住,意为朝廷使者不知道住在何处。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朝廷使者行踪神秘、去向不明的感慨。 中使不知何处住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风格是:诗。 中使不知何处住的拼音读音是:zhōng shǐ bù zhī hé chù zhù。
【注释】 扶病:因患病而行动不便。春亭:春天的亭子。 强梳稀发著纶巾:勉强梳理稀疏的头发,头戴一顶纶巾(一种用丝织成的头巾)。 舍杖空行试病身:放下拐杖,独自行走来试试自己的病体。 花间自欲裴回立:在花丛中想停下来,却不愿止步。裴回:徘徊不前的样子。 稚子牵衣不许人:小孩子拉着他的衣角不让他过去。 【赏析】 《扶病春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因病不能拄杖而行,只能独游春亭
注释: 1. 越井台望:越过井台眺望远方的广州。 2. 独立阳台:独自站在阳台上。 3. 更添羁客异乡愁:更加增添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 4. 晚潮未至早潮落:傍晚的潮水还没有到来,而早晨的潮水已经落下。 5. 井邑暂依沙上头:暂时依靠着沙滩上的村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阳台上遥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他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首句“越井台望”,点明了诗人眺望的方向和位置。接着
牧马泉 平沙漫漫马悠悠,弓箭闲抛郊水头。 鼠毛衣里取羌笛,吹向秋天眉眼愁。 注释: - 牧马泉:指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作者放牧的地方。 - 平沙漫漫:平坦的沙地广阔无边。 - 马悠悠:指牧马人在悠闲地放牧时的情景。 - 弓箭闲抛:指牧马人随意地将弓箭扔到郊外的水边。 - 鼠毛衣里取羌笛:指牧马人从鼠毛衣里取出羌笛来吹奏。 - 羌笛: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于表达哀伤的情绪。 - 吹向秋天眉眼愁
读故友于君集 刘言史笔下故友情深,思忆如潮 1. 开篇悲情涌上心头 - 大底从头总是悲:开头即展现深沉悲伤情绪,奠定全诗基调。 2. 筑城词触动内心 - 就中偏怆筑城词:提及与友人相关筑城之往事,引发深切情感共鸣。 3. 初成日怀念时刻 - 依然想得初成日:追忆昔日朋友成就之时,心中充满温暖与欣慰。 4. 寄出秋山与我时 - 寄出秋山与我时:想象将友人所作之秋山作品寄予己手,寄托思念之情。 赏析
【注释】竺国:指天竺,佛教发源地。乡程:指从家乡到竺国。算不回:指时间不回来,指生命有限。 病中衣锡遍浮埃:指僧人在病中穿着袈裟到处走动。 汉地诸经本:指汉族地区的经典书籍。流沙:古代传说中流沙河,这里指远方的西域。背来:指从遥远的地方运来。 译文:从家乡到天竺的路程无法回到原点,病中穿着袈裟到处走动,现在汉族地区的经典书籍都是自己经过流沙运来的。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病不能归乡
病僧二首 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 西行却过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独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病僧二首》之一。诗中表达了一位僧人在空林中因病卧病,岁月已久,白发如丝的情感状态。他向西行走,穿越沙漠,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夜晚来临,他躺在简陋的床上,只有孤独的心灵与自己相伴。 第一句“空林衰病卧多时”,描绘了僧人在空旷的林中因年老体弱而卧病的情况,突出了他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