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石镜寺》。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首联: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 注释:“古墓”指的是古代坟墓,这里用来形容石镜寺的古老和神秘;“芙蓉塔”可能是指一种以芙蓉花为装饰的佛塔;“神铭”指的是寺庙的神像或碑文上刻有赞美神灵的文字。“松柏烟”形容这些碑文仿佛烟雾缭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古墓、芙蓉塔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表达了对石镜寺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的敬畏之情。

颔联: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 注释:“鸾沈”指代的是传说中的鸾鸟,传说中鸾鸟沉入水底化为龙,这里用鸾鸟来比喻寺庙中珍贵的文物或宝物。“梵轮前”是指佛教中的车轮,象征佛法无边,也用来比喻寺庙中的佛像庄严神圣。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鸾鸟”和“梵轮”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石镜寺中宝物的珍贵和佛像的庄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颈联: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 注释:“铢衣”指的是古代僧人所穿的袈裟,象征着佛教徒的修行和成就;“宝月”则指月亮,这里可能暗指月亮的形状或光芒。“千古佛”意味着佛教教义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历经千年仍然传承不息。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铢衣”和“宝月”的描绘,表达了佛教文化的悠久和深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传承的尊重和赞叹。

尾联: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 注释:“香台”可能是石镜寺中的一个供人焚香的地方,象征着宗教仪式和修行的场所。“钟声”则是指寺庙中敲响的钟声,代表着佛教的法音和警醒世人的声音。“彻九天”意味着钟声传得远,响彻云霄,传达了对佛音传播范围广泛和深远的赞美。
  • 赏析:这两句诗以钟声和香台为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夜晚石镜寺宁静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传播广度和影响力的赞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石镜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