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注释】
地道:指地脉相通。
王粲:三国时期文学家,字仲宣,汉末避乱荆州,与刘表相友善。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音乐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裴回:徘徊的样子。
胡:泛指边远地区。
秦:指长安,唐时以咸阳为“秦”。
关塞:古代关口要塞,泛指边防。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当时诗人正任监察御史,奉诏出使西北边疆慰问将士,途经洞庭湖畔的巴陵郡。孟学士是诗人的好友之一,这次一同南行,临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首联点明诗人此次出使的目的地——西北边疆,用“地道”和“天山”两个词,写出了地理位置的特点;“弱水”,即弱水河,是一条流贯沙漠南北的长河,也是古昆仑山上的一条大河,传说弱水流经天山,流入咸海,因而有弱水之谓。这一联既点明了地理方位,又写出了地势的险要。颔联写两人分别的情景,“相看”二字,道出了二人依依惜别之情。“万馀里”,言距离之远;“共倚”二字,表达了二人依依不舍之意。颈联两句,借古人典故抒写离别之痛,王粲因思念故居而流泪,孔融也因为离别朋友而伤感。诗人在这里化用前人的典故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是古典诗歌常用的一种手法,叫做化用典故。尾联写友人即将踏上征途,作者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这两句写景,但并不是单纯为了描写景色。作者之所以要写景,是为了渲染气氛,衬托主题,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诗人想象友人将去的地方风尘滚滚,十分荒凉,而自己只有把宝剑留在身边作为纪念,并以此激励自己。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风格朴实无华而又含蓄蕴藉,意境苍茫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