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阳翟县,西接凤高山。
作吏同山隐,知君处剧闲。
少年当效用,远道岂辞艰。
迟子扬名后,方期彩服还。
【注释】: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送别阳翟县的张主簿上任。
旧闻阳翟县:听说以前阳翟县的情况。
西接凤高山:西面有凤高山。
作吏同山隐:做官时就像隐居在山里。
知君处剧闲:知道你处在艰难而繁忙的境地。
少年当效用:年轻时应当效力。
远道岂辞艰:长途跋涉难道不怕艰辛。
迟子扬名后:等到你扬名之后再回来。
方期彩服还:才盼望着你身着华美的服装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送”为题,意在抒发对朋友的关切和劝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点出送别的对象、地点及原因;中间两联写送别的原因,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意;末联是送别的结果,表达了期待之情。
首联“旧闻阳翟县,西接凤高山”,点出了饯别之地,并引出下文。诗人把送别的地方写得十分美丽,这自然是为了激发友人的豪情大志,使他不因离别而沮丧伤感。诗人巧妙地用“西接”二字,既写出了阳翟县的位置,又表现出了阳翟县与周围山岭的形势,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
颔联“作吏同山隐,知君处剧闲”,是对上联的补充解释,说明自己之所以送别,是因为要像隐士一样在官府任职。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用“同山隐”来代称在官府任职。这样,不仅突出了友情,也显示了自己与友人志趣相通的特点。
颈联“少年当效用,远道岂辞艰”和《送王昌龄之岭南》中的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境相近。诗人通过写景,渲染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气氛,同时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自己的感慨之情。这两句诗,从结构上看,前后呼应,使全诗更加完整。
尾联“迟子扬名后,方期彩服还”则是对友人的一种美好祝愿。诗人认为,朋友一定会在扬名之后,衣锦还乡,回到自己身边。这一联诗,既是对友人的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它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示了作者自己奋发有为的决心。整首诗读来令人感到温馨而又振奋,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