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
【注释】:
- 金屋琼台,传说中仙人的居所。萧史,传说中的秦穆公时人,善吹笙,引凤来栖于萧上。后因以“萧史”指代仙家,或借指仙人。
- 暮春三月,春天的末尾时节。渭州花,即“渭水之滨”,这里泛指长安(当时为唐都城)。
- 仙洞,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不相见,未能相见。
- 谓已,犹言以为已经。
- 乘,乘坐。早霞,早上的云霞。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写诗人与友人在渭州相遇而未能相会,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首句“金屋琼台萧史家”,诗人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身份——是仙家之人。接着以“暮春三月渭州花”作背景,营造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渭州春色,为接下来的赠答做好了铺垫。
颔联“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诗人用“仙洞”和“早霞”两个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仙洞”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着诗人与友人虽近在咫尺,却如同相隔天涯一般。而“早霞”则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幅美丽画卷,表达了他希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愿望。
最后一句“谓已吹箫乘早霞”,诗人巧妙地以“箫”字代替了“仙”字,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希望他们能够像箫声一样传遍四海,永不分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