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绶掩衰颜,辉光里第间。
晚凉经灞水,清昼入商山。
行境逢花发,弹琴见鹤还。
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

组绶掩衰颜,辉光里第间。

晚凉经灞水,清昼入商山。

行境逢花发,弹琴见鹤还。

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

注释:

  1. 组绶:古代官员的官服,用丝织而成,颜色有朱、绿等。掩衰颜:掩盖着衰老的容颜。
  2. 辉光:辉煌的光辉。里第:内宅,家中。
  3. 晚凉:傍晚时凉爽的气息。经:经过。灞水:指灞河,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
  4. 清昼:晴朗的白天。入:进入。商山: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北。
  5. 行境:行走于田间地头。逢花发:遇到花开。
  6. 弹琴见鹤还:看到一只鹤飞回巢中。这里用鹤作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7. 唯应:只有应当。理农后:处理完农务之后。
  8. 乡老:家乡的老人。君:您。闲:闲暇,无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通过对菊花潭王明府生活情景和精神风貌的描绘,表达了对他隐居田园、淡泊名利、高洁自守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组绶掩衰颜,辉光里第间”,描写了王明府身着官服,但因年华已逝,面容憔悴,官服也掩盖不住他衰老的容颜。这一句以“辉光”二字为点睛之笔,既表现了其官衔的显赫,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落寞和无奈。

第二句“晚凉经灞水,清昼入商山”,则描绘了王明府在傍晚时分经过灞水,以及在清晨时分走进商山的情景。这里的“灞水”和“商山”都是地名,分别位于长安城北郊与东南郊外,代表着王明府的生活环境和心境。通过这两个场景的描绘,诗人进一步烘托出了王明府的隐居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

第三句“行境逢花发,弹琴见鹤还”,则是对王明府生活中具体事件的描写。他在行走于田间地头时,偶遇花开;在静坐弹琴时,又见到白鹤飞回巢中。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的隐逸生活,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

末两句“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则表达了作者对王明府隐居生活的理解和祝福。他理解并赞同王明府选择这样的生活态度,认为他只有在处理完农务之后,才能有机会享受这份宁静和闲适。同时,他也向乡里的老人表示祝贺,因为王明府能够有这样的闲心和雅致去弹琴赏花、与鹤为伴,实在是难得。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王明府生活情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