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九陌霄汉侣,一灯冥漠人。
舟沈惊海阔,兰折怨霜频。
已矣复何见,故山应更春。

【注释】

攀龙:唐玄宗时,李白与贺知章、李琎同以道士身份供奉翰林。李白曾作《代寿山答孟少府》诗:“我今垂白君披缁,当时攀龙学仙去。”

泣麟:指杜甫的《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此指皇甫侍御(名仁亮)之死。麟:麒麟,瑞兽,古代用作祥瑞之物,此处指皇甫。

九陌:京城长安大街。霄汉:指天空。冥漠:昏暗幽深。

舟沈:船沉。惊海阔:船下沉时水面震荡,使人吃惊。

兰折:指兰花折断。怨霜频:指因霜打而凋零。

已矣:完了。复何见:还有什么相见的可能?

故山:旧居之地。应更春:《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諓諓其鸣,或哭或歌,或栖或逝,饮食男女,则具陈前。”此指皇甫侍御死后,无人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诗人与友人在长安城相别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相互之间的深厚友情。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语言精炼。

第一句“攀龙与泣麟”,意思是说,李白和贺知章、李琎都是因为仰慕皇帝而得以进入皇宫,他们曾经一起攀龙附凤,如今却要面对分别的悲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他们三人的命运进行了对比,既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第二句“哀乐不同尘”,则是说,他们的哀乐是不同的,有的人沉溺于世俗的快乐之中,有的人则沉浸在悲伤之中。这一句进一步加深了对朋友的同情,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感慨。

第三句“九陌霄汉侣”,意思是说,他们在京城长安大街上相遇,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夺目。这里描绘了一种热闹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友谊之情。

第四句“一灯冥漠人”,则是说,夜幕降临,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他们。这里的“冥漠”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他们孤独的身影,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第五句“舟沈惊海阔”,意思是说,船只沉没的那一刻,让大海变得如此辽阔。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们对离别的震惊和不舍。

第六句“兰折怨霜频”,则是说,兰花被霜打过后,花瓣纷纷凋落。这里通过兰花凋落的景象,寓意着他们的友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

第七句“已矣复何见”,意思是说,再见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这里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和不安。

最后一句“故山应更春”,则是说,故乡的山水应该更加美丽了。这句诗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将会再次相聚的可能性。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友情和生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