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篁叫寒笛,满眼塞山青。
才子尊前画,将军石上铭。
猎声云外响,战血雨中腥。
苦乐从来事,因君一涕零。
【注释】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作者在诗中以“丛篁”“塞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肃穆的边塞画卷。
①丛篁:竹林。叫寒笛:指吹笛的声音。
②满眼塞山青:指满眼都是青山。塞山即塞上的山。
③才子尊前画:指在酒宴上作画。才子:文士。
④将军石上铭:指将帅的碑文。
⑤猎声云外响:指狩猎时枪声震天。
⑥战血雨中腥:指战场上的血腥味。
⑦苦乐从来事:指人生自古多磨难。苦乐:指欢乐与痛苦。从来事:自古以来的事。
⑧因君一涕零:指因为朋友而落泪。因君:因你。一涕零:眼泪一滴也不剩了。
【译文】
竹林里传来寒笛声,满眼都是塞上青山峰。
你才华横溢,在宴会上挥毫泼墨,将军们立下功勋刻在石碑上。
猎人的号角声在云端回荡,战场上血腥的气味弥漫在空中。
人生的欢乐与痛苦从古到今都存在,因为你我才会流下泪水。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颜推官去银夏(甘肃兰州附近)拜访韩大夫的赠别之作。诗题一作《送人赴银夏》。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段。首四句写友人赴银夏的情景;中间四句写友人在银夏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感触;末二句写友人此行可能带来的悲喜交集之感。
第一段:“丛篁叫寒笛”,开篇便用“寒笛”二字点明季节和氛围,为后文的描写奠定基调。“丛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一片茂密的竹林,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叫寒笛”则通过竹笛的悠扬之声,营造出一种幽深寂寥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段:“满眼塞山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即将到达的银夏地区。这里的“塞山”指的是长城之外的险峻山峦,象征着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艰难险阻。而“满眼”则强调了这些景象的密集程度,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诗人通过对塞山的描述,展现了银夏地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三段:“才子尊前画”,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酒宴上作画的情景。这里的“才子”指的是那些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文士,他们往往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来描绘出世间万物的美好与神奇。而在尊前作画则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士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才子在尊前作画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对文士们才华的赞美和对他们创作成果的欣赏。
第四段:“将军石上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将军们在石碑上刻下功勋的情景。这里的“将军”指的是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勇将领,他们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石上铭则是对他们功绩的一种肯定和纪念,也是后人铭记他们的最好方式之一。诗人通过对将军们在石上铭刻功勋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将军们英勇事迹的敬佩之情以及对他们的敬仰之意。
第五段:“猎声云外响”,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猎人在云外追逐猎物的情景。这里的“猎声”指的是猎人在山林间追逐野兽时发出的声响,它充满了紧张与刺激感。而云外响则暗示了这种声音在高空中回荡的情景,仿佛整个山林都被这股猎声所笼罩。诗人通过对猎声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狩猎现场之中。
第六段:“战血雨中腥”,最后两句诗直接点明了战争带来的残酷与血腥。在这里,战血不仅指战场上的硝烟和血迹,更暗含着战争带给人们的种种痛苦与灾难。雨中腥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血腥性,让人不禁为那些身处战场的人们感到心痛与惋惜。诗人通过对战血腥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深深关切之情。同时,这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避免让更多的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