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
声名俱是梦,恩旧半归泉。
朱绂惭衰齿,红妆惨别筵。
离歌正凄切,休更促危弦。

【注释】1.席上:即“宴席”上。酬东川严中丞:指严武赠答杜甫的诗。叙旧见赠:指严武在杜甫赴任途中,赋诗相赠。2.披云日:披云,形容天高气爽,日光皎洁。3.二十年:杜甫自开元二十三年(745),至乾元二年(769),共三十年,又过二十年。4.声名俱是梦:声名,声誉和名望。俱是梦,都是虚幻的。5.朱绂:红色的官服。6.衰齿:衰老的牙齿。红妆:指艳丽的妆容。惨别筵:悲凄地告别宴席。7.休更促危弦:不要催促奏起悲哀的乐调,因为已经十分凄凉了。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65年(上元元年)春,杜甫由夔州赴成都草堂途中,经过东川,与严武相见。严武在成都草堂设宴款待,并赋诗相赠,杜甫作此诗以酬之。全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悲凉、感伤的情绪。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严武分别已二十余年,而自己却仍然像当年一样,壮志满怀;严武虽然功成名就,但人却已老迈不堪。这两句既写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又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接下来两句是对严武的赞美。严武的名声显赫,地位崇高,而自己的名声却如梦中一般虚幻。严武对诗人的恩情深厚,如同泉水般绵绵不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严武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接着三句写宴会上的离别情景。诗人感慨万千,不禁泪湿衣襟。严武赋诗相赠,表达了对诗人的深情厚意。然而,宴会即将结束,严武将离去,诗人却无法挽留他。这种离愁别绪,让人倍感凄凉。

最后两句写宴会结束时的离别。诗人劝严武不要再弹奏那些悲哀的乐曲,因为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这句充满了诗人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对宴会上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彼此间的感情纠葛。同时,诗中的一些典故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