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注释: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边塞烽火四起,侠客们跨越桑干河。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柳叶摇曳,银镝闪耀,桃花映照在玉鞍上。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明月高悬,照在弓箭的影子上;星星闪烁,映照在剑锋上。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我不愿效仿荆轲那样的人,只空唱《易水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英勇侠客出征的场景。诗中的“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一句,以边疆的烽火和侠客跨越桑干河的英勇形象开篇,展现了边关将士的坚毅与勇敢。接着,“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侠客们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柳叶开银镝”形容柳枝随风摇摆,仿佛为侠客们挥舞着银色的刀剑;“桃花照玉鞍”则形容桃花烂漫地绽放,仿佛为侠客们点缀着绚丽的色彩。这两句诗既富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侠客们的英勇气概和豪情壮志。
诗的后半部分却突然转向对燕丹客的讽刺。“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会空吟高歌、却无法实现理想的人的不满。这种情感转折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同时,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幅英勇侠客出征的画面。同时,它也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