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居在南山,夙驾自城阙。
榛莽相蔽亏,去尔渐超忽。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
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
怀抱旷莫伸,相知阻胡越。
弱年好栖隐,炼药在岩窟。
及此离垢氛,兴来亦因物。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注释】:青门,即长安城西门;南山下,指终南山。
【赏析】:本诗写离别时的感受。开头二句点明离居的地点和时间。“榛莽相蔽亏”是说在南山的密林中,榛莽掩映,遮蔽了视线,看不见山脚的道路。“去尔渐超忽”则是暗喻自己离开京城长安到这山林中来,心情是超然的、旷达的。中间六句,描绘南山下的环境。“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两句写天气,“寒风吹长林”,点出季节,“白日原上没”写出山高林密,视野狭窄,天色昏暗,使人感到山深林密而人烟稀少。最后四句写离群索居的孤寂感。“怀抱旷莫伸”写自己心怀壮志,但不得施展;“相知阻胡越”则是指彼此不能相见。最后两句用《史记·伯夷列传》中的典故。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因反对武王伐纣,耻食周粟,逃入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武王灭商,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他与世俗相隔太远,难以接近。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注释】:“出青门”是说从京城长安出发;“南山下”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由长安出青门,来到终南山下的别业。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可以纵情山水之间。然而诗人的心情并不平静,他对现实生活有不满情绪,对官场生活有厌倦情绪,于是决定离开喧嚣的京城,到山林中去隐居。此诗就是表现这一思想的作品。
旧居在南山,夙驾自城阙。
榛莽相蔽亏,去尔渐超忽。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
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
怀抱旷莫伸,相知阻胡越。
弱年好栖隐,炼药在岩窟。
及此离垢氛,兴来亦因物。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注释】:夙驾:早晨驾车。这句意为一大早就离开了京城。“榛莽相蔽亏”写初到山中所见景色,榛莽丛生,遮天蔽地。“去尔渐超忽”写自己心情的变化。因为远离尘嚣,所以感到心胸开阔。“散漫馀雪晴”写初冬季节的景象,余雪飘荡,天气晴朗。“苍茫季冬月”则是指天色暗淡,大地苍茫。“寒风吹长林”写山风呼啸,树木摇曳。“白日原上没”写太阳落山,天色昏暗。“怀抱旷莫伸”是说自己虽然胸怀壮志,但却无法施展抱负。“相知阻胡越”是说彼此不能相见。“弱年好栖隐”写年轻时喜欢隐居。“炼药在岩窟”写修炼丹药的事。“及此离垢氛”写现在终于摆脱了污浊的风气。最后两句是说:我现在能到这里来隐居,是因为兴致来了,也是因为有所寄托。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像赤松子那样超脱尘世。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告别仕途后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全诗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向往之情。前四句是写景:清晨离开京城长安,来到了终南山下的别业,眼前是茂密的森林,看不到山脚的道路;四周被高大的树木所遮挡,视线模糊不清;天空中还飘着残雪;冬天的夜晚,天很冷,树林里的大风把积雪吹得漫天飞舞;太阳已经落到山的那一边去了。后八句是抒情:自己胸怀大志,却得不到施展,心中十分郁闷;由于彼此不能相见,所以倍感孤独;年少时就喜欢隐居,如今终于脱离了污浊的风气;现在能到这里来隐居,是因为兴致来了,也是因为有某种寄托;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像赤松子那样超越世俗的樊篱,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语言平实朴素,意境深远,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