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树延春日,他山卷曙霞。
客心湖上雁,归思日边花。
行李迷方久,归期涉岁赊。
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注释】

登复州南楼:登上了复州的南楼。复州即广陵,唐时为复州,治所在广陵(今扬州市)。

孤树延春日:只有一棵树在春天里伸向天空。

他山卷曙霞:别的山上被早晨的阳光染红。

客心湖上雁:我的游子之心飞到了湖中的行雁之上。

归思日边花:我渴望回到那远方的花丛之中。

行李迷方久:我的行程一直迷失在远方的路途上。

归期涉岁赊:归家的时间遥遥无期,一去又是一年。

故人云路隔:故乡的人在云雾缭绕的路上难以相见。

何处寄瑶华:不知在何处可以寄托我的哀愁和思念?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句写景,以孤树、春日、曙霞作背景,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次句写情,以客心飞到湖上的行雁,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三四两句承上而来,写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久久不能归乡的心情。“归思”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又暗含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悲愤心情。五句进一步写自己在外漂泊的苦况,六句点明题旨,写出了自己在外漂泊多年,归家无望的感慨;七句用典,写自己与故乡亲人音信阻隔,难相见之苦;最后两句写自己身在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外漂泊的孤寂心情,表达出自己仕途不得志的悲愤心情以及与亲人分离的哀怨之情。全诗意境凄清,含蓄蕴藉,语言精炼。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旅途中写的。诗人登临古楼远眺,看到一片孤寂景色,于是触起无限愁绪。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再抒情,尾联收结,感情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首联写登上复州南楼后所见的景物:一座孤零零的高楼耸立在春天的阳光下,远处的山峰被初升的晨曦染红,仿佛是被天边的朝霞所吸引。诗人从高处俯瞰大地,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活力。但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这可能是因为诗人此时正身处异乡,远离了家乡和朋友。他看到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嘲笑他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颔联写诗人内心的感受。他站在高楼之上,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有一群大雁正在湖面上飞翔。诗人想象着自己就像那只孤独的大雁一样,在湖面上漫无目的地徘徊。他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渴望能够早日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的旅程已经走了很长时间,而且看不到任何希望。这种无奈的情绪在他的诗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颈联继续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当他看到其他山峰上也被早晨的阳光染红时,他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是否能够找到一条回家的路。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的未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这种无奈的情绪在他的诗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尾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不禁感叹道:“故乡的人啊,你们在云雾缭绕的路上是否能看到我这个游子的身影呢?”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他也在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忧。他不知道何时能够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也不知道何时能够见到家人的笑脸。这种忧虑在他的话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无助、无奈和忧虑。这些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