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质惭加首,愁阴幸庇身。
卷舒无定日,行止必依人。
已沐脂膏惠,宁辞雨露频。
虽同客衣色,不染洛阳尘。
【注释】
- 薄质:指帽子质地轻薄。惭愧(对自身):因为自己身份卑微,不敢接受别人的恩赐。
- 愁阴:阴暗,比喻客途的艰辛与不顺。幸庇身:幸亏有这顶油帽遮挡风雨。
- 卷舒:收放。无定日:没有固定的日子。行止:行动、居住。必依人:必须依靠别人。
- 已沐脂膏惠:已经受到主人的恩惠。
- 宁辞雨露频:宁愿承受连绵不断的雨水和露水。
- 虽同客衣色,不染洛阳尘:尽管衣服颜色与客人相同,但不会被尘土所玷污。
【赏析】
《咏白油帽送客》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借物言志,通过描写油帽的“薄质”、“惭加首”,以及“幸庇身”等,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仕途上的失意与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诗人以“薄质惭加首,愁阴幸庇身”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这里的“薄质”指的是帽子的材质,而“惭加首”则是说自己因为自己的地位卑微,无法与友人相比,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恩赐。同时,“愁阴幸庇身”则暗示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辛与不易,但他却得到了朋友的无私帮助和关怀。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油帽的特点,“卷舒无定日,行止必依人”。这里,“卷舒无定日”指的是油帽的形状像云朵一样不断变化,而“行止必依人”则是指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依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油帽子的特点,也为后面的诗歌主题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诗人又通过对油帽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已沐脂膏惠,宁辞雨露频。”这句诗中的“脂膏惠”指的是朋友的慷慨解囊,给予自己的物质帮助;而“雨露频”则是指朋友如同滋润大地的雨露一样,时刻关爱着自己。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诗人以“虽同客衣色,不染洛阳尘”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保持清白之身的决心。这里的“客衣色”指的是自己的服饰,而“不染洛阳尘”则表示自己不会沾染世俗的尘埃和污垢。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决心,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油帽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性,意境深远而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