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昃石门里,松声山寺寒。
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
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形宽。
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
噫我朝露世,翻浮与波澜。
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
庶将镜中象,尽作无生观。
【注释】
东城:指长安城。初陷:刚陷落。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在南山佛寺中与薛(薛存义)和王补阙一起过夜。暝投:傍晚投宿。暝,傍晚;投,投宿。
石门里:地名。松声山寺寒:松林中传来阵阵清凉的钟声。
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香烟缭绕,清流澄澈,没有波涛冲击岸边的声响。
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形宽:洗脚去掉脚上的尘土,突然感觉天地宽广,心胸开阔。
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清脆悠长的钟声飘荡在空旷的山谷中,淡淡的月光映照着层层叠叠的山岭。
噫我朝露世,翻浮与波澜:感叹自己的一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脆弱无常,随波逐流,难以自拔。
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命运多舛,遭受种种忧患困扰,又怎能有机会去欣赏这些美景呢?
庶将镜中象,尽作无生观:希望在镜中看到自己的身影,都能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不再追求世间的名利和欲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城之后所作。当时作者与好友薛存义、王补阙一起在南山佛寺避难。诗人面对国破家亡之痛,深感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因此写下了这首感怀身世的诗篇。
首联“日昃石门里,松声山寺寒。”描写了诗人傍晚时分在石门内的一个山寺中投宿的情景。夕阳西下,天色渐晚,诗人来到这个宁静的山寺里投宿。山寺里的松树发出阵阵清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
颔联“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幽静之美。香烟缭绕,清流澄澈,没有波涛冲击岸边的声响。这两句话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寺中宁静而美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形宽。”则是诗人在寺庙中进行的一次深刻的内心反思。他洗掉脚上的尘垢,感受到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心中豁然开朗。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超脱。
尾联“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山寺景象。清脆悠长的钟声飘荡在空旷的山谷中,淡淡的月光映照着层层叠叠的山岭。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光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整首诗歌以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心灵之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