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
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寓兴

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

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注释:

  1. 念来若望神:意指思念过去的时光如同仰望神灵一般遥远而不可及。
  2. 追往如话梦:形容追忆过去如同梦中的景象模糊不清,仿佛是梦境中的对话。
  3. 梦神不无迹:梦神即虚幻中的神灵,没有实体,所以说“不无迹”。
  4. 谁使烦心用:是谁使得自己烦恼,被使用。
  5. 鲁圣虚泣鳞:鲁国的圣人(孔子)像鱼一样地流泪(象征哀伤)。
  6. 楚狂浪歌凤:楚国的狂人(屈原)像凤凰一样地高歌。
  7. 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谁说是阮籍这样的人,在穷困的道路上更加悲痛。

赏析:
这首诗以“寓兴”为题,通过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和文人墨客的追忆,展现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己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念来若望神”,诗人以“若望神”来形容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仿佛遥望着神灵一般,既遥远又神秘。第二句“追往如话梦”,则进一步将过去比作梦中的情景,模糊而又难以捉摸,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深深眷恋和无法触及的遗憾。

第三、四句“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诗人指出虽然神迹无形,但它们却给人们带来了困扰和忧虑。这里的“烦心用”可能是指精神上的负担或者生活中的困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困扰的感受和无奈。

诗人转向对古代人物的描绘。第五、六句“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诗人分别提到了鲁国的圣人孔子(鲁圣)和楚国的狂人屈原(楚狂)。孔子的形象是慈祥和蔼的,而屈原则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这两个形象都代表了古代文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

最后两句“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诗人以“阮家子”自指,表示自己也是那个在困境中痛苦挣扎的人。这一句可能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一种感慨,也可能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一种共鸣。总之,这最后的一句是对前面诗句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整个作品的一个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