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者谣烛蛾,致身何营营。
雪山本师在,心地如镜清。
往与本师别,人间买浮名。
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迷路喜为远,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随静生。
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
劳者谣烛蛾,致身何营营。
雪山本师在,心地如镜清。
往与本师别,人间买浮名。
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迷路喜为远,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随静生。
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劳者谣烛蛾:劳者指的是辛勤劳作的人,谣烛蛾是形容他们忙碌的状态像烛蛾一样不停地飞来飞去。
- 致身何营营:意为追求名利或地位的心如此强烈和执着。
- 雪山本师在:雪山代表高洁的修行之地,本师是指佛教中的导师或者上师。
- 心地如镜清:比喻心态纯洁无暇,如同明亮的镜子没有瑕疵。
- 往与本师别:以前和自己的上师分别(可能是离别修行或离开某种状态)。
- 人间买浮名:在人世间为了追求名声和物质利益而努力。
- 朝光畏不久:早晨的光芒(象征希望)因为时间短暂而令人担忧。
- 内火:内心的怒火、欲望、烦恼等负面情绪。
- 迷路喜为远:在迷失方向时反而觉得远离尘嚣、远离烦恼是一种解脱。
- 宿留化人城:在旅途中住宿并留连于佛寺之城(可能是修行之地)。
- 前心宛如此:比喻内心的想法或态度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明了。
- 了了随静生:事情理清明白后,心境随之平静下来。
- 维持薝卜花:比喻持续不断地维护某种美好的事物或信念。
- 却与前心行:虽然有所行动,但仍然遵循或保持之前的心境和原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劳者和僧人的对话,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矛盾和转变。诗人描绘了一个辛勤劳作的人,他因追求名利而感到焦虑不安。然而,当他与他的师父告别,投身于修行之路时,他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从追逐浮名转变为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宁静。诗中通过对比“雪山本师”和“人间买浮名”,以及“朝光畏不久”和“内火”等意象,深刻表达了修行者对名利的追求最终转化为对自我提升和内在平和的追求。整首诗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心灵解脱过程中的成长和转变,体现了禅宗思想中的“一切皆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