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
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
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
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
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
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
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
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
诗句释义:
-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
- 深山在冬天首先感受到寒冷,落叶和树林一同凋零。
- 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
- 我居住的门户小巷不是世间常见的道路,谁能想到我住在这样偏僻的地方。
- 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
- 悲凉的秋风刮起,夜晚的雪花让鸟儿误了报晓的啼鸣。
- 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
- 清晨,鸟儿飞出去觅食,饥饿的猿猴无声地啼叫。
- 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
- 早晨醒来,炊烟升起;推开云雾,砍伐溪边的冰块。
- 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
- 年老的树木在寒冷中更加憔悴,阴云即使晴朗也低垂。
- 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
- 我虽然贫穷但努力工作,总是显得无精打采。
- 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
- 不时思念灵台寺下,心中充满悲伤。
译文:
深山之中,先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枯黄的树叶与森林融为一体。
我的住所并不属于世俗的道路,谁又能想到我居住在这样偏远的山林里?
悲哀的秋风吹来,山上起了雪雾,误了报晓的鸟儿鸣叫。
清晨的时候,鸟儿飞出去觅食,而饥饿的猿猴无声地啼哭。
清晨起床,炊烟袅袅升起,推开云雾,砍伐溪边的冰块。
年老的树在寒冷中更显憔悴,阴云即便晴天也显得低垂。
我虽然贫穷但努力工作,总是显得无精打采。
不时思念灵台寺下,心中充满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孤独生活和内心的忧郁。首句“山深先冬寒”直接点明了季节和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随后,诗人通过描绘落叶、晚雪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身处偏远之地的孤寂与无奈。
在第三句中,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无奈,“何人念穷栖”不仅展现了他的孤独,也反映了他对外界的不解。接下来,第四句以哀风和夜雪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凄美的画卷,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接下来的诗句展现了诗人的日常活动和内心感受,从“巢鸟侵旦出”到“饥猿无声啼”,都生动地描绘了深山中的宁静与凄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尽管努力劳作,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的“灵台”可能指的是某种寄托或精神寄托之所在,诗人在这里寄托了他的情感和期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位身处深山、心系远方的游子的孤独、忧虑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