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注释: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西风应时而使筋角坚固,承露而牧马,水草已经变得寒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可惜黄河的九个曲折都走完了,毡帐被风吹得四散而去,胡人的身影已消失不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辽阔的沙漠景象。诗人从塞上的自然景物入手,以西风、水草、毡房等作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塞上行旅的艰苦生活。
首句“西风应时筋角坚”,描绘了塞上行旅中西风劲吹的景象,以及马匹因风力强劲而显得更加健壮。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行旅生活的艰难和艰辛,同时表达了对边疆风光的赞美之情。
次句“承露牧马水草冷”,则进一步描绘了塞上行旅中的自然环境。在寒冷的水草上牧马,需要承受着刺骨的寒风,这无疑增加了行进的难度。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才更凸显了行旅生活的坚韧和不易。
第三句“可怜黄河九曲尽”,则将视角转向了黄河本身。这里,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道风景线。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塞上行旅的艰辛,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末句“毡馆牢落胡无影”,则是对整个塞行场景的收束。这里的“毡馆”指的是行旅中的临时住所,而“胡无影”则意味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们的身影已经逐渐消失,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这不仅体现了行旅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有对边疆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行旅行旅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一个辽阔的塞上行旅世界,令人深思。